中平五年。

二月,郭太等於西河郡白波穀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

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

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

五月,巴郡黃巾軍起,巴郡板楯蠻乘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

六月,漢帝劉宏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

其中包括以太常劉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

七月,漢帝劉宏以閱兵之名義,召集各州精銳士卒進駐西園。

八月,劉宏成立西園軍,拱衛洛陽。

此軍共設八個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為、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

上軍校尉乃是西園軍最高統帥,就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蹇碩指揮。

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複起,攻略郡縣,震動朝廷。

十一月,涼州叛軍首領王國包圍陳倉,在此用人之際,劉宏又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士兵拒敵。

這一年裏,大漢各州風雨飄搖,板蕩不安,烽煙漸起。

……

幽州方麵。

自大破烏桓之後,申雄率軍返回遼東,犒賞士卒,督治郡內春耕。

朝廷封申雄為鄉侯、安東將軍,準許他舉薦杜謄為遼東屬國長史,潘鳳、李奇為校尉,申劍、曾揚、沈奕為都尉,太史慈為司馬。

在錢糧馬匹充足的情況下,申雄以安東將軍之名義,開始在遼東以及幽州各郡募集精壯之士,甚至還派了申劍回魏郡招募武勇之士,派太史慈回東萊郡招募豪傑之士。

而此時申雄之名早已傳遍北地,受各州遊俠豪傑所欽佩,為民間百姓所傳揚,因此在募兵之初,報名者便數以萬計。

直至八月上旬,經過了好一番篩選之後,申雄成功地募集了一萬五千壯士彙聚於襄平大營。

由此申雄手下直屬兵力便達到了兩萬之眾,若是再算上各縣縣卒,以及遼東屬國兵力,申雄可指揮軍隊就多至了兩萬五千人。

集訓之時,申雄以之前的遼東將士為骨幹,以新募士卒為鋒刃,組建了五處分營:

驍騎營,以潘鳳為校尉,數額三千人,訓練騎卒包圍、攔截、衝陣之能力;

飛騎營,以李奇為校尉,數額兩千人,訓練騎卒騎射、突襲、擾敵之能力;

重甲營,以典韋為校尉,數額五千人,訓練重甲士衝陣、穿陣、破陣之能力;

穿山營,以沈奕為都尉,數額兩千人,訓練山林、溝澗、狹道、越野作戰之能力;

長征營,以申劍、曾揚為都尉,太史慈為司馬,數額八千人,訓練矛盾、弓弩、刀盾、劍盾、搏殺作戰之能力。

另有程奐、耿武負責各縣鄉“軍訓”,於春耕之前、秋收之後,集合各地青壯訓練。

申家護衛頭領秦湯負責商隊、船隊、鹽場護衛之事,申虎負責田莊、鐵坊、牧場護衛之事。

往誇張了說,申雄可調集的極限兵力至少在七萬人以上,包括兩萬士卒以及多於五萬的民兵。

……

中平六年。

二月,王國所率涼州叛軍,圍攻陳倉從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於城堅守固,終究未能攻克,部眾都疲勞不堪,隻好解圍撤退。

皇甫嵩與董卓不和,於是留董卓殿後,獨自率領兩萬士卒追擊叛軍,接連打敗士氣低落的王國軍隊,且斬首一萬多人。

這令董卓大為羞慚惱恨,從此與皇甫嵩結下仇恨。

三月,漢帝劉宏病重,下詔拜董卓為並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而董卓接受任命,但卻不肯交出軍隊。

在皇甫嵩上報朝廷此事後,劉宏下詔責備了董卓,於是董卓對皇甫嵩更加怨恨,不得已帶了五千人向並州出發,但卻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似乎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使臣到草原鮮卑部落,告訴他們形勢利害,責令他們斬送叛賊張舉和張純的人頭,並懸以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