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沒有謝玲玲這個累贅,張楊的速度也快了起來,原本來到時候走了三四個小時的山路,張楊用來一個多小時就回到了道觀。用健步如飛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張楊認為自己的修煉再能跨上一個台階的話,他還能更快!
回到道觀背上藥簍,領著大青就回了村子,上午沒有人看病,張楊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把今天早上已經把謝玲玲送走的事情跟老媽做了一個彙報。
張一萍沒說什麼,隻是點了點頭,隨後讓張楊去西廂房下麵的地下室去灌幾壺張青山老爺子生前泡的藥酒,給這幾天幫著鄭麻子找人的幾個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送去!
張楊各拎幾隻空酒瓶去了地下室。灌了酒後,他就走到了那嵌在牆體的櫃子前,打開看了看,伸手拿過一軸裝裱的畫攤開看了看。這些書和這些畫,不少張楊都看過,這些之所以能夠在十年****中能夠如此完好的保存下來,都多虧了這個幾輩子用來儲存藥酒的地下室。
當年張楊的外公張青山,就運動開始的前夕,把本來放在東廂房書房的所有藏書和字畫一夜之間全部搬到了這個地下室。後來運動結束後,又過了幾年張青山才把一些醫書從地下室搬到自己的書房,至於其他書由於不是經常看一直就放在櫃子裏。
聽姥爺說他的祖上曾經是清雍正朝的太醫,雍正之死至今是個謎,但是從姥爺祖上傳下來的是,雍正是死於丹毒,雍正在沒有登記當皇帝之前就對丹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在他登基不久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瑞,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還特別讚賞張伯瑞的金丹要領。從雍正四年,他就經常吃道士煉製的“既濟丹”,而且還把丹藥當給禮品賞賜給大臣鄂爾泰等人,八年的時候,雍正得過一場大病,也正是那個時候在宮中做太醫的張青山祖上才知道皇帝中丹毒已經很深了,但是他知道想要保命的話,就什麼也不能說。
回到家裏張青山的祖上知道這件事早晚會有禍事,於是決定全家離開京城,終於在雍正十年,告老還鄉的折子終於批了,但是怕有朝一日被追究罪責,所以才避難於鳳凰山深處的青陽村。
現在張楊所住的看著像四合院的院子就是那個時候建的。後來又經過幾代人的修修補補就成了現在的樣子。西廂房的地下室也是在那個時候挖造的。一來是用於儲存藥酒,另外就是以備不時之需,用來躲避山裏的土匪。
在張青山祖上避居青陽村後,就開始給山裏附近的村民製藥看病,當時張家出的接骨跌打酒,對骨折、跌傷、打傷有非常好療效,遠近聞名。
到了張青山藥方卻是失傳了,盡管後來他的醫術非常高超,但是依然沒有研究出祖上這接骨跌打酒的秘方來。
這方子之所以失傳,那是因為張青山在父親死得時候還不到二十歲,張老爺子始終把藥酒的秘方攬住不放,那是因為擔心年少氣盛的兒子給泄密出去。可這份看似小心必要。實則是秘方失傳的背後推手。
天有不測風雲,誰又能都按心裏所想的行事?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占領北島後,迅速出兵占領周邊縣市,二月中旬的一天,張老爺子去山那邊西石縣大石鎮出診回來的途中,遇到幾個八路軍戰士抬著一個傷員,出於醫生的本能,老爺子出手救活了傷員,誰知道這時候遭遇小股鬼子,經過一番激戰,老爺子意外中槍,臨死前除了說出自己的名字再什麼話也沒有留下。自然也傳不下被他視為天大秘密的秘方了。
張青山在八路軍把父親遺體送回來,直到料理完他的後事才猛然想到秘方。他屋裏屋外地下室,就連牆圪垃裏都找了多遍,依舊也沒見秘方所在。張青山的母親聽丈夫曾經說過是用筆墨記錄下來的,隻能等他離世前才能傳到兒子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