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清明節。
祭拜完祖宗的人們各就各位,該上學的上學,該種田的種田,該上班的上班。
夜幕降臨,猛鬼出沒,大塊朵頤,盡情地享受子孫的供品。
一年一次的盛宴,猛鬼們早就等這一天了!
可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那些墳頭草比人高、沒人掃墓的墳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的鬼吃好喝好穿好,重要的是拿著親人燒的紙錢到地府財務室兌換冥幣……
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高鬼一等,就看子孫後代燒多少紙錢了。
所以,所有的鬼都盼望著清明這一天,親人上一炷香,燒紙錢,多多益善。
可是,總是有些不孝子孫,不敬祖宗,不怕神明。
而且!他們會找漂亮的借口!
借口1:祖宗都不保佑我,我都窮得吃不起飯了,幹嘛給他飯吃?
借口2:路途遙遠,雖然有調休,但3天假期還是不夠,一來一回各兩天,請假領導又不批。怎麼辦?幹脆響應國家號召,文明掃墓,進行網上祭祖。
借口3:這是陋習!外國都不過清明節,憑什麼我過?
……
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荒山野嶺上,有一位年輕人在一座新墳前流淚懺悔。
說他年輕也不完全準確,因為他都35歲了,貌似小姐姐都可以叫他大叔了。
除了大叔這個聽起來令人不舒服的稱謂外,他還有一個現實強加給他的頭銜:大齡剩男,而且還要在前麵加個“農村”!
眾所周知,農村大齡剩男是社會上的頑疾,專治不服,誰叫他們重男輕女都想生男孩呢?
這不是他關心的問題,目前他最重要的是解決終身大事,即找到一個女朋友帶到墳前,以便告慰地下的爸爸。
隻是他是三無人員,沒房沒車沒存款,又是農村人,誰願意嫁給他?
每當想著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都很頭疼。
比如現在,他觸景生情,孑然一身站在爸爸的墳前,連爸爸生前最大的願望都實現不了,他恨不得一頭撞死在碑石上,以死謝罪。
心有所思,腦有所動,他睜大眼睛看著碑石,心想著腦袋開花是什麼樣子?
其實,沒有星星月亮的夜晚,黑暗包圍了他,他什麼都看不見。
正當他閉上眼睛想一頭撞上碑石的時候,陰風四起,狼哭鬼嚎,讓他覺得陰森恐怖!
更恐怖的是,他真的聽到了鬼嚎,而且他還聽到有無數腳步聲。
密集的腳步聲由遠而近,看來是一群無人祭拜的餓鬼,它們是衝著供品來的。
這是爸爸黃泉路上的草糧,豈能讓餓鬼們搶去?
護爸心切,他反而不怕了。
也是,他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
他立馬睜開眼睛,心裏有一個聲音在呼喊:不行!我不能死!我爸屍骨未寒,地位未穩,肯定搶不過餓鬼們,我要誓死捍衛供品,不能讓爸爸做餓鬼!
打定主意,他站在供品前,作出一副要想吃供品先從我屍體上踏過去的模樣。
餓鬼們才不管這些,團團把他圍住,吧啦吧啦說著鬼語。
他當然聽不懂鬼語,但從它們的言行舉止可以判斷,它們準備強攻。
雙手難敵四拳,何況他看過《聊齋》,知道鬼是人的克星,人一旦遇到鬼隻有挨打的份兒,除非是道士才能和鬼過招,一決高下。
打鬼就要去做道士嗎?
再說,一輩子都不可能遇到鬼,有必要去做道士學法術防身捉鬼嗎?
再說,現在就是想學法術也來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