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奧巴馬的幽默之道(3 / 3)

一提到批評,所有職場人士都會感到不寒而栗,眼前出現這樣一幅場景:領導正襟危坐,板著麵孔,言辭激烈、麵紅耳赤、居高臨下,劈頭蓋臉地數落自己,而自己則誠惶誠恐,心情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絕沒有反駁的權利。

但是,這種批評卻一定有效嗎?激烈的批評,會產生一種“衝擊波”,讓受批評者在一段時間裏心有餘悸地工作,頭腦中時刻不敢放鬆那根緊繃的“弦”,耿耿於懷,敢怒不敢言,心存消極抵觸情緒。

這樣的員工是任何領導都不想領導的。所以,你也不能去做一個繃著臉的領導。奧巴馬在這方麵就很值得我們學習。盡管有時他也會對下屬的工作感到不滿,但他決不會像“暴君”一般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利用幽默的語言,讓下屬心服口服,以更加輕鬆的狀態麵對工作。正因為如此,奧巴馬才會在團隊中擁有極高的威信,以至於連競爭對手希拉裏最終也加入了他的麾下。

所以說,批評沒錯,但倘若能融入幽默,那麼效果則會更好。玩笑式的批評,不僅能夠督促下屬改正缺點,同時還能消除他的心理芥蒂,更塑造自己親民的形象。

李誌強的故事,就給了我們很生動的表述。當年,李誌強剛剛當上經理,決定和下屬們處好關係。然而,就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一個員工就因昨晚喝酒,導致早上沒有準時來上班。

直到11點,那位員工才姍姍來遲。他一進辦公室,馬上滿臉堆笑地向李誌強解釋遲到的原因。不過,李誌強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用一種輕鬆的口吻問道:“看來你很喜歡喝酒啊,酒量怎麼樣?”

那名員工一愣,沒想到李誌強沒有發火,反而還和自己套起了近乎。他想到,也許是這位新上司也愛喝酒,於是樂嗬嗬地回答道:“還行吧,能喝點,一次也就是一斤左右吧。”

李誌強故作驚訝地說:“那還真不少!那你今晚家裏有事嗎,或者有酒局什麼的嗎?”

員工以為李誌強要邀請自己晚上喝酒,連忙應和道:“沒有,今晚什麼事也沒有。”

這時候,李誌強才說出了自己的“批評”內容:“那就好。那麼晚上早點睡,明天別再遲到了。”

一下子,那個員工笑了,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從這以後,他再也沒有因為喝酒的事情而遲到。

是人都會有毛病,是人都會出差錯,身為領導的你,看著那些“不爭氣”的下屬,自然會有些苦惱。批評吧,還上升不到那麼嚴重;但如果不批評,他又會影響正常工作。這個時候,你就應當學會新的批評方式,利用幽默的語言對下屬進行勸告。聰明的談話者在批評他人時,會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或是其他修辭手法,來使自己的語言更完美,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是相反,如果我們一味去用幹癟、蒼白、沒有生命力的語言去批評別人的錯誤,或者赤裸裸地直接對他人說“你真笨!”“你真愚蠢!”“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呢?”等諸如此類的語言,那麼收效肯定甚微。直接的批評,隻會引起他的反感,反而消極怠工。

想要用幽默的語言批評下屬,這其中有很多技巧需要掌握。有一個方法,我們可以大膽嚐試,那就是“一語雙關”——既提出自己的意見,又讓下屬在笑聲中改變自身缺點。例如,你是一家出版社主編,當一名編輯把稿子送到你這裏,你發現稿子是抄襲某位已經過世的著名作家的,這時你不妨直呼這位編輯就是那位很有名氣的作家,或者調侃他是那位作家複活。

這樣的語言,就可以讓下屬明白:我已經看穿了你的把戲,但是,我不會直接批評你,而是希望你自己做出改變。這樣的批評效果,遠比板著臉快語明言教訓人要好得多,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即使批評再幽默也要點到為止,尤其是當眾批評。否則,下屬就會口服心不服,從此積怨於心。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對此就很有心得。有一年,他來到雲南視察。當他看到當地的路況很差時,心裏不太高興,但他並沒有提出嚴厲的批評,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暗示當地領導說:“這條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洋灰路’!”當地領導聽完,不由羞愧地笑了,第二天便開始檢修。

周恩來總理的這種批評幽默風趣,既點出了批評意見,又沒有多餘的話,避免了下麵領導感到難堪,可謂回味無窮,正乃批評的精髓所在。

將幽默融入批評,這是一門藝術,它可以把批評的話變得妙、說得好,讓下屬聽後不是“暴跳如雷”,而是虛心點頭。隻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為如奧巴馬一樣的口才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