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宮內所傳將從百官進獻的賀禮中,臻選幾份賀禮送去鳳陽,為皇後娘娘祝壽的消息流出,整個應天府上下,都被這個消息所驚動起來。
率先得到消息的,無疑是家宅離皇宮最近的官員家中。
戶部尚書範敏就是其中的一員。
今日休沐的他,在火急火燎的從鑒寶會上折返,回到府裏後,戶部培植的親信,立馬快馬加鞭的托人將這個消息遞送了過來。
本來就有心花些錢銀。
不為別的。
就算是為了支持太子殿下為了籌備軍糧,不惜將這些朝貢的西域珍寶拿出來拍賣,也絕不加賦百姓的仁心,他也得盡一份綿薄之力不是。
當然。
如若太子殿下不知道這事,自然會有與他不相幹,甚至敵對者上書參他一本。
可當他真正遊覽過鑒寶會。
他便已然變了主意,覺得當真可以在拍賣會上拍得一兩件異域重寶,留給子嗣以為家傳。
而當他又聽聞太子殿下將從百官城呈宮中,為皇後娘娘祝壽的賀禮中,挑選精品送去鳳陽時,他的想法再次更替。
他要選一份重寶當作賀禮呈送。
隻是這錢銀他是不可能掏的,不說他的小金庫有沒有這麼多,就是有,也不能拿出來分毫。
畢竟老朱反腐,那絕不是跟百官開玩笑。
他的前任。
還有和胡惟庸牽扯的那幫人。
哪一個不是前車之鑒。
要想把賀禮送的名正言順,隻能由交好的“好友”,在拍賣會上將重寶拍的轉送於他,再由他借花獻佛,馬不停蹄的呈送宮裏,方為穩妥。
至於誰是他交好的好友。
自然就得看誰拍得他心儀的重寶了。
如若那人識趣,這折損的銀子他自然是不可能掏出來,但在戶部管轄的範疇中,哪怕隻開一點小小的便利,也足以他的這位“好友”在自己的任期內,將自身的產業經營的順風順水了。
如若不識趣。
嗬嗬…………
而在百官之後,最快得到消息的就是幾位剛回王府的藩王了。
當聽見宮裏傳來的,要給他們母後送壽禮的消息。
三個各自在家的藩王的臉色都非常之精彩。
原本他們聽取了康鐸建議,還盤算著將這些異域珍寶拍下個幾十件來,帶回北境,委托商隊賣給北方的殘元。
畢竟戰亂歸戰亂。
大明攻破大都的時候,殘元的皇帝和大臣們,可是將整個大都的錢糧都席卷一空,帶回了草原。
就算糧食被他們各自分了。
可銀子呢?
普通的援兵肯定是分不到什麼銀子的,至於草原的貴族,他們雖然有錢,但天蒼蒼野茫茫的,在草原上焉能找到銀錢的用處。
如若這時候,委托些商隊,將他們任然禍亂中土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連帶這些異域珍寶去換他們手裏的銀子,或者幹脆換些好馬回來。
還是有不少商量餘地的。
雖然他們手頭沒錢。
可憑借著他們各自的封地,還有皇室的信用,從勳貴百官乃至於富商大戶手裏拆借些銀子,日後慢慢還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從昨日的勳貴們典當家產,到今日這鑒寶會一出。
他們就有預感。
能帶回北地的異域珍寶的數目隻怕要大打折扣。
更別說,如今還要挑些重寶給他們母後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