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匠態度誠懇,一一列舉道:“七日前,石匠中有一戶將家眷從應天府城中遷來,當夜,他小兒子便染了風寒,好在不嚴重,靠村子裏的老人用的土方子治好了。”

“十九日前,有學徒上山采木料時,險些被毒蛇咬……。”

聽著這一樁樁一件件。

聽著老鐵匠滔滔不絕的列數,常升當即打斷施法到:“此事我記下了,回頭府裏會派一名醫師帶上著常備藥材過來坐鎮的。”

此話一出,周圍的匠人臉上都安心不少。

而老鐵匠臉上卻是一副羞於啟齒的表情。

常升了然的問道:“還有請求?”

老鐵匠不好意思的躬了躬身道。

“確實還有一點不情之請。”

“聽聞……二少爺上回來時,帶來的那位廚子,施展了一手點水凝冰之術?”

兩人站在一眾窯洞口旁,恰逢有人開窯,感受著撲麵而來的熱浪,常升忽而就明白了老鐵匠的那點小心思。

畢竟都是頂著大太陽和高溫幹活的重體力工種。

在府裏提供了吃穿用度的情況下,唯一擔心的就是中暑問題。

也就是建窯不多,輪換的人足夠。

這才暫時沒發生重度的中暑事件而已。

難怪想要學製冰了。

雖說硝石製冰自唐時就已誕生。

但傳承至今,仍被不少人視作獨門秘方,絕不輕傳。

至於書上有記。

那也得看百姓識不識字,識字的人又會不會讀這些工具書。

看常升的神情幾經變幻。

老鐵匠生怕自己是不是問的冒昧了。

但最終,常升也隻是笑了笑道:“什麼點水凝冰,不過是些硝石而已。”

常升慷慨的如何取硝,以及隔水製冰法都告訴了他們,另外,還將幾道解暑湯的方子告訴了他們。

哪怕這些做不出來。

弄些最普通的鹽水也是能顯著降低中暑概率的。

記下方子的老鐵匠當即又領著大夥對常升一陣千恩萬謝。

聽聞常升要驗高爐,當即就領著常升前去了。

因為經驗和產量需求還不高的原因。

山坳裏如今隻做了三個小高爐,最大一個也不過才一丈高。

但是因為結構的變化,高爐內的溫度已經顯著提升了不少。

老鐵匠都不禁驕傲道:“我等參照圖紙建了幾個高爐後,平日裏手藝差些的鐵匠,乃至於學徒,也能鍛打出不錯的鐵錠了。”

對這個成績,常升當然不會意外。

高爐煉鐵,跟你開玩笑呢。

隻是反問了一句:“縫紉機為何還未造出?”

老鐵匠臉上的得意瞬間垮台。

要是換個人,不提縫紉機,他們還能做個好朋友。

可麵對常升,他也隻能老老實實的交代到:“縫紉機的許多配件是個精細活,我們無法直接鍛打出來,如換上金匠,配件倒是合規了,可金質偏軟,不一會就彎折了。”

常升了然的點點頭,一臉正色唏噓到:“如挖些河沙來吧。”

“趁著今日休沐,這些難題都要一次解決。”

“若不盡快把你們所做的產品售出。”

“你家少爺就得就得記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