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包袱(1 / 1)

#2023 消失的她。陳思誠在中國青年導演中屬於一朵奇葩,他所創作和監製的電影如同他的分裂性格,奇葩在於他比絕大多數導演更善於“抄襲”和“演變”,不僅捕捉受眾心理,更在於利用社會情緒癲狂複製成功。很多人驚歎於“消失的她”反轉糾纏的劇本,但是作為犯罪懸疑推理片類型,“反轉”是最基本的“包袱”,取材於真實案例,把反轉嫁接在幾個像似案例的雜糅,所以把原本單一的劇情演變成複雜的線索,不同於其他導演過於強調個人的獨特見解和意見表達,陳思誠更傾向於選擇“網民”的探索心理和價值判斷,所以好的電影向來架構一個新的世界觀,傳遞某種正確的價值觀,而是每個不同的個體從中印證自己的主見,用善與惡投射每個人複雜的兩麵性。懸疑推理片需要極為豐富的人格塑造能力,朱一龍不愧為新晉的影帝,在細節處理上遠勝於隻能配型“精致路線”的流量明星,倪妮次之,角色駕馭能力越來越寬。我們生活在一個信念扭曲的焦躁社會,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信奉的是利己主義,無論在現實和虛擬的世界裏都在極力刻畫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也正是泛濫的價值取向,絕大多數人都擺脫了成為別人的流量漩渦,所以隻有經曆失敗和挫折後遭人冷淡後,才有可能找到真實的自我,也才更準確認知到“存在”的價值。如果說進步,《消失的她》在畫麵質感上有所突破,影片不斷呈現的梵高畫作,預示著李木子的結局——兩人因梵高的《星空》相識,在梵高的《麥田》中宣誓,最後成為《籠中鳥》,所以電影其實已給予大眾一個暗示的槽點,即現實世界裏我們受環境和時間的影響,我們所謂追求的精神世界本身就是癲狂至顛倒的狀態。

#2023 饑餓遊戲。五常中隻有中國沒有所謂的雇傭軍,主要因為另外四個流氓海外利益太多,正規軍不方便插手的事隻能派遣影子部隊幹髒活,瓦格納就是俄羅斯的黑手套。廚子之所以冒著殺頭的罪過反叛,順手揭開了俄羅斯久戰不克的底層邏輯,官僚主義養虎為患又不得不防,戰爭撫恤的區別對待隻是冰山一角,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腐敗和混亂已經腐蝕北極熊的骨骼和肌體,在殘酷的戰爭形勢下,官僚主義和教條主義讓俄軍自損功力,當然毛子的血脈裏向來崇尚極權的權威,所以才會導致頭重輕腳,普京的強硬根本掌控不了俄烏戰爭的主動權,缺乏現代化信息化的軍改讓俄軍拉胯的戰鬥力顯了原型,缺乏製空權和後勤後援保障的瓦格納怎麼可能真的逼宮,無非就是用行動越過官僚展現決心罷了,倒像一隻餓急的狼衝著酣睡的北極熊一頓狂吠,但不敢下嘴。根據毛子的揍性,廚子大概率不會有好下場,軍中之軍是把雙刃劍,打得了硬仗,但越來越喂不飽。俄羅斯向來不怕對抗,主要還是因為家裏有礦,倉裏有糧,隻要土地不丟,哪怕傷亡比大一些,毛子撐得住。而反觀我們,資源稟賦和糧食安全未必滿足得了日益增長的需求,18億耕地紅線能否守得住,14億飯碗是否端得穩,暫時活得滋潤的國人未必真正關心,吃一半糟蹋一半的浪費比比皆是,在過去四十年裏,城鄉身份差異疊加城鎮化進程,讓四五億人口逃離農村,湧入城市,80後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沒有土地情感,在智能和機械替代勞力的生產方式轉型後,規模化種植的糧食增產或許無法抵消需求的增長,況且絕大多數地區地形地貌根本無法適應規模化和機械化,糧食作為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平時99%的安全無法確保極端條件下的穩定,哪怕是1%的缺口也會導致某種情況下幾百萬食不果腹。所以放眼看,全球絕大多數動亂始於資源掠奪,終於饑餓遊戲,吃不飽的恐慌將成為挑戰風險的原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