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發現商機(2 / 2)

炒蘑菇就加了點鹽,別的調料什麼也沒放,但是吃著卻很鮮。三個人坐在桌子上都沒顧著說話,光悶著頭吃飯了。

吃完飯,就三麻把袋的蘑菇扔裝上了小推車,又把編的五個籮筐扔到車鬥裏,頂著個大日頭就出門了。

劉王氏往前拉,劉子芳在後麵推,走了一個半小時才到的鎮上。這個鎮叫口頭鎮,據說是走官道會路過這個鎮子補糧食。所以路上有很多賣吃食的,看著還算熱鬧。

兩個人拉著小車就去了鎮上比較有名的一家飯館——來福酒樓

把車停在後門,敲了幾聲,沒一會兒就有一個穿著隻有一兩塊布丁衣服的人開了門

可能是常見這種鄉下過來賣東西的村民,倒是也不手生,直接就問“這是帶了什麼野貨來?”

“大大哥,這是我們上午在山上摘的一些蘑菇和木耳。您看看還新鮮著呢”說著劉王氏就把袋子解開來拿出一把給他看。

“瞧著還不錯,你們今天運氣好,趕上過路的貴人了,正巧這些爺想嚐嚐鮮。這些都留下吧,在這兒等著,我去問問掌櫃的,怎麼給你算錢。”說完都沒等她們回複,咣的一聲就把關上門。

賬房撥弄著算盤“蘑菇113斤,一文錢兩斤,算你五十七文、木耳20斤,一文錢三斤,算你六文。

賬房在小匣子裏數了六十三文錢給了劉王氏“你數數,出了門再找回來說少了,我們可不管啊。”

劉王氏接了過來嘴上奉承著“怎麼會算錯,不會的。咱們這麼大的酒樓還能少了我們小老百姓的仨瓜倆棗。”

話雖是這麼說,手上的動作卻是沒有停,數了數了沒錯這才出門。

兩個人推著車子又到了前麵的雜貨鋪,想把這些籮筐賣掉,但因為店裏還有不少的籮筐,人家沒有收。

想著走街串巷的去胡同裏賣,看看有沒有誰家要的,轉了三四圈也沒有人詢問。

劉王氏決定不在這兒耗著了,打算買些東西往回走了。拿著錢打算再買三斤玉米麵,加上二哥家借的就能吃頓稠的,不用天天喝粥了。

“娘我見對麵村有個大叔上山采藥,拉到鎮上來賣。我也想去藥房看看,看看能不能找東西賣。”劉子芳仰著頭對劉王氏說“你把我帶到藥房,走的時候再來接我可以嗎?”

可能是今天掙得錢有點多,高興懵了。劉王氏也沒發現她的瞎話,鄰村哪有采藥的。直接答應了她的要求,告訴她不要胡走亂竄。就在藥房裏等著就行,她買好了糧食就往回走。

藥房裏的人很多,沒有人注意到劉子芳。她站在邊上觀察著兩個學徒拿藥方,跑來跑去的給病人抓藥。

等店裏的人少了些不忙的時候,劉子芳走到一個比較好說話的學徒邊上,拉了拉他的衣角。

忙了大半天一口水都沒喝的秦昂總算停了腳,走到邊上拿了杯喝。

忽然感覺到有人拉自己的衣服。,一低頭看見是一個皮膚黝黑、衣服破爛的小姑娘站在他身後。

放下茶杯於是問道“小丫頭,你自己來的嗎?是要給家裏的誰拿藥呢?”

劉子芳裝著可愛眨巴著眼睛”你們這裏收不收這個呀,我聽人說這個是藥材,可以賣給藥鋪。“

秦昂看著小姑娘手裏的酸棗核,到是一味藥材,與紅棗、茯苓洗淨研為細末,可治療心陰不足、心煩發熱、心悸失眠之疾。

看著這個小姑娘也不是殷實家庭的孩子,應該是想那這些東西換個零錢補貼家用,一心軟就把這個小姑娘引到了師傅麵前。

吳郎中看著麵前這個小姑娘很是很驚訝,他在鎮上生活了三四十年,這裏的少有以采藥為生的人,不像南方的城鎮有專門種植采藥共給藥鋪的村民。

心中有一個想法冒出來,吳郎中捋了捋發白的胡子,算計了一下這件事的可行性。如果這裏的農民知道種藥材也能賺錢時,自己就不需要掏路費去別的地方買了,能省下不少的錢。

於是說道“可以的,這味中藥我們倒是能收,但需要晾曬幹淨才可以,而且我們隻要核,價錢可以給到兩文錢1斤。”

劉子芳趕緊的問道:“那您能收多少呢?我們家有很多的酸棗核。”

我們這個藥鋪要的倒是不多,餘下的我可以給你們賣到縣城的藥行去。但價錢就得是1文錢1斤了。

劉子芳一聽特別高興,終於算是用到自己的現代知識賺錢了。而且她有預感,這個能賺上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