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命運(1 / 2)

1994年初,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製改革的決定》,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了祖國大地。

葉榮澤剛念完初一的上半年,下半年就沒有去。那天,自己的母親葉忠芬對他說,念初中要到鎮上去,還要住宿,費用很大;你學習不算優秀,不如你弟弟;何況,你還是我帶過來的,不如,也出去找點活計……

葉榮澤的母親葉忠芬,年青時很漂亮,當時與一個下鄉青年王鴻國談了戀愛,78年知青大返城,王鴻國也回到了城裏。葉忠芬在王鴻國走後,才發現自己的肚子大了起來,王鴻國回城後又杳無音信,那一年年底,葉忠芬就嫁給了同村的李玉福。

李玉福和葉忠芬結婚後,對葉忠芬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對葉榮澤更是沒有好臉色。葉榮澤出生後,本來要隨李玉福姓的,可李玉福堅決不同意,後來才隨了母姓,葉榮澤的姥爺,也在隨後的幾年裏去了世。

葉榮澤出生後的第二年,葉忠芬產下了李玉福的兒子——李大山,李玉福看著葉榮澤更加地礙眼起來。葉榮澤的舅舅葉忠義,看著葉榮澤實在可憐,把葉榮澤接回了自己的家裏,從此,葉榮澤就不明不白地在葉忠義家生活。

葉忠義與葉榮澤的姥姥住在村北溝,葉忠義未成家時,葉榮澤常年在舅舅家吃住,葉忠義成家後,年幼的葉榮澤也還是三天兩頭地往舅舅家跑,葉忠義夫妻經常為此吵架,直至後來離了婚,那一年葉榮澤剛要上小學。

光陰蹉跎,葉榮澤由懵懂無知的孩童,到漸漸地洞悉世事,他明白是自己毀掉了葉忠義最美好的青春,葉榮澤就這樣在鬱鬱寡歡中成長。

聽著母親讓自己輟學的話,葉榮澤覺得自己像路邊那顆被人踢來踢去的硌腳石頭,偏偏自己又沒有力氣,滾落到路邊的草叢裏。

葉榮澤明白,母親葉忠芬的話,代表著繼父李玉福的決定。讓舅舅葉忠義供自己上學的話,葉榮澤無法講出口,舅舅為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很多。

葉榮澤決定要自己掙錢,要自己養活自己。

葉榮澤生活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裏,位於L省的中部。土裏刨食的農村生活,早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物資生活需要,大多數閑散著的青年男女,在城市的飯店、麵包廠、紡織廠等地方打著工,一年到頭,除了能買點新衣服,貼補一下自己,基本上不剩什麼錢。

葉榮澤歎息了一聲,他決定同葉忠義到礦山打工去。

葉忠義賣力氣的地方是鎮屬的煤礦,就在本村的長背山裏,周過幾個村子三十五歲以上的壯年漢子,除了到建築工地、采石廠等地方打工外,基本上都雲集在這裏了。

煤礦一共有五個礦洞,每個礦洞分成白天和晚上兩個班。葉忠義所在的礦洞是一條斜井:主、輔巷道用木頭做支護柱和棚頂,工人在輔巷道裏,用手推車把煤運到主巷道的四軲轆翻鬥車裏,再順著自鋪的鐵軌用卷揚拉上去。

煤礦的工資比建築工地上高一點,但活計卻比建築工地要輕鬆不少,就拿煤礦的作業來說吧:首先是打眼工用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到礦井裏用風槍打眼爆破,然後還要用一個半多小時的時間,用風機排風,清理瓦斯,以上的工作做完,礦工才能深入到井下運輸岩石和原煤。清理完畢之後,又輪到打眼工作業了。

礦山上的工薪之所以比建築工地要高那麼一點,是因為它的危險性,葉忠上他們煤礦,每年都要扔進去三五個人,礦井常常深入到了山腹或是地下,礦工們就吃著陽間飯,幹著陰間活。

葉忠義是班上的班長,加上新來的葉榮澤一共有七個人,其中,和他們同一村的,還有一個叫汪鐵山的近40歲的漢子,汪鐵山的女兒汪雪琪還是葉榮澤小學時的同班同學。

說起汪鐵山的女兒汪雪琪,葉榮澤腦海裏立刻浮現出一個紮著馬尾辮,眼睛炯大、鼻梁挺翹、下頜圓潤、脖子修長、身材高挑的女孩,特別是她那對濃黑的眉毛仿佛毛筆描過似的,看上去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