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趕集買種(1 / 1)

2011年的某一天,正好是星期天,陶雲昔和丈夫打算去趕集,主要的任務就是買三七紅籽,也就是三七種子。

前年聽親戚說種三七很賺錢,能實現一夜暴富,比賭博還來錢快,最主要的是種下去半年,就可以賣出去,錢就回來了。

她家親戚拿著一百萬去種三七,年底一算,純利潤二百萬。

她和丈夫賣了房子,貸款八十萬,湊了一百二十萬打算來搏一搏。

租地,買遮陽網,買三七叉,拉鬆針,請工,差不多就去了二十五萬。

上一街他們去晚了,中午三七紅籽就被搶完了,他們就趕了個寂寞。

昨晚他們就來文山城裏等起,五點多起床直奔三七市場。

這個市場在城南邊上,對麵就是城南客運站。

天還沒亮,但是市場裏人山人海,用手電筒,手機打著燈光,已經在交易。

親戚是跟著別人種,被抽走三分之一的利潤,她和丈夫倆舍不得,就打算自己種,這有什麼難的。

不管什麼,隻要是種子,往地裏一埋,不就完了。

澆水施肥,直等它破土而出,長大。

那三七紅籽紅彤彤像一朵花,成堆成堆的,她看著很多人抓起來看了看,又剝開裏麵的籽,放嘴裏嚼了嚼,不知道有什麼道理?

陶雲昔跟丈夫從天不亮轉到中午,還是決定不了買什麼樣的,怎麼選擇?

下午一點,市場裏已經走了一半的人。

突然,他倆看到路邊有賣拌好的三七紅籽。

紅色的,像豌豆那麼大,上麵已經裹上灰色的鈣鎂磷肥。

選了半天不會,眼看市場要散了。

這一街又白跑一趟,兩人決定買這個省事,還不用洗,曬,撿,拌,那些他倆也不會。

今天的市場價大約四百二十元左右一斤,那人叫價四百五十元一斤。

旁邊有兩個年青人抱手看著,看他們要買,出口言道:“你們不會自己買紅籽回去拌種!你倆怕是新手,誰買人家拌好的!”

另外的一個中年人道:“你買不買?不買別在這瞎比比!”

兩年青人走了。

陶雲昔:“大哥,你怎麼不自己秧?”

賣種的人說道:“我家裏有事,老人病了要回老家,這是我第一場街買的,籽偏大,第一波籽種都是如此。”

陶雲昔點點頭。

陶雲昔看了一眼丈夫,兩人很默契地決定買了。

最後討價還價,以四百三十元一斤買了,把鈣鎂磷肥篩出去,總共一千八百多斤,合八十多萬。

錢不經花,一百二十萬才有十萬左右。

聽說還要請工秧,要一顆一顆放下去,篩土,蓋鬆針,澆水。

後期還要拉複合肥,打藥!也不知這錢夠不夠!

丈夫跟賣種的人去銀行打錢,自己在三七市場裏等著。

有人看見她一個人看著一堆口袋,“大姐,要不要車?”

陶雲昔:“不要!”

兩個小時後,丈夫才回來。

他們來這邊八千元買了一張麵包車,兩人把口袋抬上麵包車,高高興興地回三七地。

車到地裏,立馬打開車門,陶雲昔拿出洗衣服的大盆,把紅籽倒了出來。

拎來幹淨的水,把紅籽拌潮,親戚家就是這麼做的,前幾天自己去玩,看見過。

把所有的紅籽拌潮,放到石棉瓦搭的棚子裏,夫妻兩人才做飯吃,累的腰都直不起來。

陶雲昔拿出手機,聯係附近村子裏人,明天秧紅籽,要三十人。陶雲昔決定多叫點人,三四天就秧完,澆完水,還可以早早地回去過年。

家裏大寶二寶天天打電話來,想爸爸媽媽了。

人多力量大,三天就把紅籽秧完,剛好把租的地秧完,剩了二兩左右小籽,陶雲昔把它們直接灑裏麵。

澆水澆了兩天,聽說,要保持地表濕潤,否則泥土把三七紅籽裏的水份吸幹吸癟,開春以後就不會出芽了。

才六天,鬆針下的泥土就有點幹。

丈夫拿出手機,叫了兩人明天早上澆水。

第二次澆水就方便很多,一天半就完工,地表幹,下邊還是潮濕的,隨便澆一下就可以。

下午休息,陶雲昔和丈夫決定去鎮上轉轉,他們種的少,才二十畝,提前二十多天完工。

其他的七農還在高速路上奔跑,拉過來送過去,秧出來的籽條可以移栽大七,聽說一空利潤一千,栽兩年下來,平均每天可以算一千元的工錢。

兩人在地裏看著,自己給自己幹,是不是一天就有兩千元的工錢?

天剛亮,丈夫就跑進來,把熟睡中的陶雲昔叫醒。

“雲昔,雲昔,你醒醒,給是紅籽出了?”

陶雲昔:“不可能,明年二月上才出!”

丈夫:“不信你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