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章 特性(2 / 2)

b.幼蟲(變態型1)。

由幼蟲(雛形)離體超過32-36小時後變態發育而成,表皮柔韌,內髒器官呈流動性,可承受超高強度擠壓,有口器,可通過啃咬人體皮膚的方式寄生。

寄生後再次變態發育為幼蟲(雛形),隨後二次發育為成蟲(寄生態),若48-72小時內未完成寄生,將脫水死亡。

c.幼蟲(變態型2)。

在幼蟲(變態型1)的基礎上背部長出纖薄的短翅,飛行速度較慢,飛行耐久性較高,其餘特性與幼蟲(變態型1)完全相同。”

由於內容過於繁雜,相信能看到並將這篇文章看到最後的人不會太多,但褚遙看得真切,心中也很快便有了結論。

文章中所闡述的卡迪蟲(A)應該指的就是白族,而卡迪蟲(B)就是黑族。

看樣子他們並沒有得到白族的全部DNA,所以隻能複活出黑族。

而成蟲也就是黑族個體在人體脊椎上完成寄生後的形態。

令褚遙沒想到的是,黑族在寄生人體後,除了完全侵占這副身軀外,居然也有著和白族完全一樣的能力。

文中甚至還提到了肖啟元所說的肉球,就是不知道裏頭講到的高能物質又是什麼。

而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幼蟲的形態,可見,現在突然出現的這些,就是那些離體後遲遲未能寄生的個體。

它們長時間無法寄生後,就會發生變態發育,變成現在的樣子,自行尋找宿主。

而且並不是全部的個體都能長出翅膀。

至於它們的來源,褚遙立馬想到了喪屍爆發時,那些被啃食了大腦和內髒的人。

他們體內感染了大量幼蟲,但他們的身軀卻失去了幫助這些幼蟲傳播的能力,所以那些幼蟲很快便脫離出來,等到它們變態發育成型,就開始一窩蜂地出來尋找宿主。

好在這些蟲子變態發育以後,最多不超過三天的時間就會自行萎縮死亡。

到那時,即便又有很多人受到了感染,增加的也隻是喪屍的數量,這種被啃食大腦的人就不會增加太多。

那麼,這種變態發育的幼蟲也會漸漸消失,因為在那之後,幼蟲的數量雖然是增多的,但它們都寄居在那些擁有傳播能力的喪屍體內,沒有離體的理由……

顯然,以他們目前的情況,撐過這三天沒有絲毫問題。

房門已經算是牢不可破,房間裏儲存的食物也足夠他們吃一個周以上。

可其他人呢?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又有多少能夠存活下去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