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性

集群

犬科成員之間的親緣關係和亞科的劃分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些意見甚至差異極大。簡單的從體型和習性來說,犬科可以分成體型較大,食肉性較強,可以捕食較大型獵物的犬類,以及體型較小,食性略雜,主要捕食小型動物的狐類。

多數種晝夜活動,少數種晨昏活動,僅貉屬有冬眠習性。肉食性,偶爾也食植物性食物。多數種毛皮珍貴,有些種以鼠為食,在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種殘害家畜和家禽,給畜牧業造成嚴重損失。狼、狐是多種病原菌的攜帶者,對人類有一定的危害。

交流

犬類與各種聲音進行交流。聲調係統在社會性物種中最為發達,包括嚎叫、呼喊、咆哮、哀鳴和低吟。這些聲音通常與特定的視覺信號有關,包括耳朵和尾巴的運動,抬高某些身體部位區域,以及禁止使用牙齒。在社會群體中,基於年齡,配對,身體狀況和性狀態存在複雜的優勢等級。聲音和視覺信號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性的相互作用,例如可能會損害食物的爭吵。在單獨的物種中,發聲發音用於宣示領地,阻止侵略者,並與隊友和年輕人交流。

捕食

犬科中的狼不僅體型較大,而且還有成群捕捉獵物的習慣,因此可以捕捉原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成為北方地區最強大的捕獵者之一。與狼同屬的其它成員還有北美洲的郊狼、赤狼和非洲及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幾種豺(胡狼),它們體型比狼小,不及狼凶猛。家犬也與狼同屬,是狼的後代,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生殖隔離。除了狼以外另外兩種集體捕獵的動物是非洲的非洲野犬和亞洲的豺,它們體型雖然小於狼,但是凶猛程度可能更甚,其中非洲野犬可能是犬科中唯一純粹肉食性的成員。類似狐的小型犬科動物的習性更加多樣化,典型的狐如廣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赤狐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漿果、鳥蛋等。非洲的大耳狐則食物基本限於昆蟲,以白蟻為主。大耳狐和其它犬科動物成員的關係均比較疏遠。犬科唯一爬樹能力比較強的成員是北美洲的灰狐,常會爬上樹木。東亞的貉也偶爾會爬上矮樹,貉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外形介於狐和浣熊之間,食性比較雜,也是犬科中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成員之一。

犬類主要是肉食動物。灰狼、非洲野犬和亞洲的豺都是嚴格肉食性物種,而狐狸,胡狼,郊狼和貉則食水果和漿果以及小型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犬的視覺和聽覺是敏銳的,嗅覺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靈敏的。嚴格食肉性的犬類傾向於集體獵食,那些雜食的物種則往往有獨自狩獵的習性。肉食性物種通常跟隨馴養動物如馴鹿或羚羊的遷徙群,或者進入其他獵物更多的地區。非洲獵犬非常具有社交性,總是在複雜的組織群中狩獵,而雜食動物的各種飲食減少了組織攻擊的必要性,並延長了旅行的程度,使得一些南美狐狸獨自或成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