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除夕夜(1 / 1)

一夜連雙歲,五更曆二年。

隻有親身經曆一遭,才能真正感受到這一古老傳統節日的盛大和隆重。

沒有智能設備的加持,事無巨細,小到一幅窗花都要經人手裁剪,縱是如此,竟比科技時代下的產物精細華美不知多少倍。

下人將林珂寫好的框對,春條一一工整貼好,大紅底色配上吉利如意的筆墨,更添喜慶,接連忙碌多日的眾人疲態之下難掩喜悅,室內外一片祥和,連帶著冬末的最後一絲寒意都驅散了。

“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林玨賞閱著新貼於壁櫥的鬥方,由衷出聲讚歎。

候在一側的敏蘭看她收起了興致,才上前輕聲道:“昨兒個鄭姨娘跪在老夫人跟前求了好半天,念在除夕已至,老夫人也就應允解了蓉姑娘的禁足令。”

林玨沒有答話,仿若未聞一般,盯著麵前的雕花陷入沉思。

敏蘭生怕她暗自賭氣,好言寬慰道:“不過是看在二爺麵子上罷了,想來她也有了思量,往後不敢隨意作惡存有妄念。”

“本來就隻是打算讓她長長記性,”林玨似笑非笑地扯扯嘴角,“把我的話帶給她,高門大戶雖說嫡庶有別,然知禮之家定不會苛待子女,子女便是家族傳承的根基。自尊自愛方能自立,體麵是自己掙來的。”

“是啊,活得磊落坦蕩比什麼都重要。”敏蘭理了理林玨的鬢發,讚許道,“姑娘能悟出這等道理,真是聰明通透。”

除夕團圓宴,家風嚴謹肅然的國公府添了許多熱鬧煙火氣,三房齊聚,長幼鹹集,招呼行禮外,笑語不斷。

菜盤成雙成對,且極講究口彩,成方形的四喜肉,寓意招財進寶的蛋餃,寓意團圓的肉圓,寓意如意的豆芽,寓意長庚的青菜,寓意安樂的風幹茄條,寓意勤懇的芹菜。

菜過五味後,大黃魚上桌,不得吃盡,須留魚頭魚尾,預示新年“年年有餘、有頭有尾”,鹹肉、肚片、筍片、蛋餃、菠菜、白焐蛋置於紫銅暖鍋內,熱氣騰騰,喜氣洋洋,象征家道興旺。

兒孫滿堂,最高興的自然是老夫人,老人家喜笑顏開地左看右看,忽然覺得不滿意了,一臉嚴肅地放下筷子。

沉浸在祥和氣氛中的眾人笑容凝固在了臉上,小心翼翼地跟著放下了筷子,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隻聽老太太道:“珂兒過了年二十有二了吧,什麼時候能讓祖母抱上曾孫呦!”

飯桌前凝神靜氣的眾人(林珂除外)登時鬆了口氣,原來是為此事發愁啊,重新拿起筷子的同時紛紛把矛頭指向了當事人,你一言我一語“苦口婆心”地勸誡起來。

林玨也跟著幸災樂禍地笑,大哥明明就對史蒙艾有意,前日人家姑娘過來的時候恨不能把眼睛粘在人家身上,連敏月那麼遲鈍的人都看出他的心意了,偏偏還不趕快行動,矜持個什麼勁兒啊!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謂之饋歲;酒食相邀,謂之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謂之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謂之守歲。”

通明燭火下,祖孫三代,圍坐在火爐旁,不似往日大家族的禮製森嚴,嚴肅恪守,尊卑分明。

此刻更是再普通不過的歡聚一堂的至親,血脈相通,手足相連,相互偎依著,說著去掉客套的體己話,回味兒時稚氣的趣事,打算打算兒女今後的日子,憧憬著往後兒孫繞膝的福分。

我們本是一家人,本應相互扶持,共享天倫之樂。

林玨低頭喝茶,垂下的眼角悄然泛紅。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團圓筵畢,圍爐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小輩向長者辭年,長輩給小輩放壓祟錢。

聽到自己名字被第一個喚到,林玨忙起身穩步行至老夫人麵前,恭敬行了一禮,雙手接過用紅綢包著的壓祟錢:“謝祖母。”

老夫人看孫女乖巧伶俐的模樣,不由得擔心起她的身體:“媆媆,快回去歇著吧,這裏有你大哥呢。”

“可是……”林玨下意識看向穆氏,老人守歲是以珍惜光陰,晚輩守歲是以保佑長輩身體安康,子時未過就離開,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吧。

“看你娘做什麼,我的話都不聽了?”老夫人佯怒道,“且安心去睡吧!”

林玨也不再堅持,笑著朝眾人行了禮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