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慈禧不知道,肅親王善耆有一個驚天的計劃--一旦慈禧壽終正寢,立即擁戴光緒帝複辟,重掌大權。為此,他借舉行新政的機會,成立了一支消防隊,練習爬牆上房,而且按軍隊的模式,每天按時出操,裝備新式洋槍。善耆跟親信說萬一有事,立即以救火為名前往瀛台,救出皇帝。當然,有人提醒他,等到老佛爺咽氣再動手恐怕已經晚了。善耆既不敢輕舉妄動,又不肯善罷甘休,為此很是苦惱。
然而,就在各方麵暗中策劃之際,光緒皇帝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命運逆轉,光緒之死
光緒帝自幼多病,脾胃虛弱,成年之後又添了遺精的毛病,由於得不到很好的調理,病情越來越重。他年輕的時候尚能堅持,但此後則日見惡化,出現病入五髒、氣血雙虧的問題。此時他百病纏身,心悸、失眠、咳嗽、關節痛等不一而足。有研究者指出:光緒帝可能患有神經官能症、關節炎或骨結核等病症,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範疇。
光緒名為皇帝,但並不能享受很好的醫療條件。當時,給皇帝治病的醫生不少,眾所周知,中醫跟西醫不同,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治療方案,有的強調“補”,有的強調“泄”,有的使用寒性藥材,有的使用溫性藥材,醫生幾天一換,治療也時斷時續,不成係統。再加上光緒帝警惕性很高,往往不吃太監端來的湯藥,這樣一來,自然收不到什麼效果。
提起光緒帝的病情,還必須考慮到精神因素。他一生感情失落,政治失意,心情壓抑。尤其是戊戌政變以來,他處於被軟禁狀態,備受淩辱和虐待,孤立無助,坐以待斃,擔驚受怕,珍妃之死的消息也足以令他精神崩潰,這樣一來,就沒有康複的希望了。
據清宮脈案記載,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初夏起,光緒帝病情迅速惡化,禦醫和全國各地應召前來的名醫均感束手無策,隻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敷衍著。這年的九月中旬,達賴喇嘛從西藏來到北京,光緒帝拖著病弱的身體,連續接見、宴請,為此勞累過度。這時候慈禧也病倒了,她患的是腹瀉,已經治療了一段時間,未見明顯起色,但一開始禦醫並未過於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