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點猛料 第一節 人和槍(2 / 2)

29軍南苑兵營失陷後,到處可見丟棄的捷克式馬步槍和輕機槍,都是簇新的。因為丟棄的槍多。1937年秋冬河北遊擊軍在我黨組織下拉起抗日大旗,主要的武器來源就是國民黨軍隊丟棄在河北民間的槍支。

當年12月奉河北遊擊軍之命到河北容城收編遊兵散勇的賈桂榮,說國民黨53軍撤退時經過容城縣,丟下的槍支不下兩三千支。他用收編的武裝和槍支組成河北遊擊軍八路軍二師。

1939年5月,他帶的這支武裝與冀中特務團、獨一團、獨二團合並。組成冀中24團,他任團長。順便說一句,1948年2月,華北步兵學校在河北省晉縣(現晉州市)成立的時候,賈桂榮任冀中軍區八分區司令員,政委就是有名的劉青山。

最嚴重的事例,還是發生在國民黨軍隊。1937年7月,中日戰爭全麵開始。8月,國民黨同日本軍最之間的淞滬大戰,國民黨投入精銳部隊75萬,日本軍隊動員25萬軍隊參戰。最後以國民黨軍隊11月12日丟棄了上海、杭州、長江三角洲地區,隨後在12月13日丟棄了首都南京為結束。

南京保衛戰中,國民黨軍隊11萬人,對付進攻的日本軍隊20萬人。日本軍隊的總攻從12月10日下午一時正式開始。戰至12日下午,中**隊已陷入混亂,總司令唐生智下達撤退命令。

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報》記者斯提爾,目睹了中國守軍撤退的狀況:隻見數萬名中**隊奪路而逃,基本上都丟棄了武器和裝備,赤手空拳。一個軍隊,淪落到如此地步,一旦麵臨日本鬼子的野蠻屠殺,他手無寸鐵,毫無還手之力,隻能乖乖的任人宰割。

而有的部隊雖損失重大,但建製不亂,始終不丟棄武器的軍隊才能算還有戰鬥力,比如廣東部隊的四個師,就靠武器從日軍的正麵殺出一條血路得以突圍,而放下武器被日軍包圍和俘虜的**士兵,基本上都成了三十多萬死難者中的一部分了。

相比較於日軍,日本軍人普遍看重自己的手中武器,很少看見被打敗的日本軍人丟棄武器自己空手逃命的。在日本士兵的武器裝備中,有的在製造時就刻有代表日本皇族的菊花紋飾,所以日常中損壞了武器就等於嚴重過失罪,要受到處罰。

比如日軍的三八式歩兵銃,発火式,可以清楚看見代表日本天皇的菊花紋。日軍的記錄裏也確實有因為丟失了帶有菊花紋的武器,士兵和軍官受到軍法處置的例子。

在冀西北幾個分區的在編團搞調查,調查組那一次先去一分區,走了一團、三團和特務營。調查的結果令人滿意,戰士們基本都是人槍合一的,幾乎沒有撤退時丟棄武器彈藥的事情發生,當然受傷犧牲和被俘的除外。

雖然這三支部隊都是一分區的主力部隊,但平時還是以連為基本單位活動的多。1941年以後,一分區基本上無大仗可打,部隊集結起來的最大困難是解決不了吃飯問題。所以以連為基本單位,各連單獨宿營、單獨活動,主要是由“嘴巴”決定的。

因為一個村傾盡所有,剛好能勉強解決一個連百餘人的吃飯問題。再多的人就沒有辦法了。幸好,八路軍的每件武器都來之不易,戰士們普遍樹立起“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這個觀念。即使部隊被打散了,剩下一個人、幾個人也要拖著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