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戰士便側過頭去問另一個戰士,副班長還馬上批評:“不要交頭接耳!哪位出來講話哪位一定是呂司令員,還用問!”
呂司令員的講話大致如下:他首先表揚了縱隊裏的所有指戰員和其他部隊以及邊區民眾在抗戰鬥爭中取得的輝煌戰績。然後接著說:“同誌們!今天不是動員大家去打什麼大仗,而是叫大家去執行一個特殊的光榮任務,就是要大家把一批非常寶貴、非常寶貴的東西送到延安去!當時台下的所有人就都進入到五花八門的猜想。大多數同誌猜測可能是一批金子,不然為什麼要連續強調兩個非常寶貴呢?
大會結束之後,部隊馬上又急行軍了二十多裏地,天黑前到了駐地——高家莊。晚飯後各班派人去領要送的東西。結果出乎預料,原來領回的是每人一顆山炮彈。
縱隊領導要求每個人以後就把這顆山炮彈牢牢的捆在自己的背包上,走到那裏就帶到那裏。
當天夜裏,所有人就從高家莊出發開始向清苑縣以南的方向前進。一路上大家還在猜:“這彈殼中一定是裝有金子,不然不會這麼重。”
每個人背包上捆著一顆山炮彈作這樣長時間。長距離的行軍,不但在我軍曆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就是在世界戰爭史上也不一定多見。
這顆炮彈背在雙肩上,開始行走時並不感到太重,但是等走出幾裏之後就感受到它和一個背包加上一條米袋的特殊滋味。這個銅殼,鋼頭的“寶物”實在不太尋常。
那雙肩上的背包繩不知為什麼越勒越緊,越勒越深,肩上的肉和骨頭又酸又疼,走幾步依靠脊背的力量把它向上顛一顛似乎好像輕了一點。
但再走幾步之後,酸疼是依然如故。甚至疼的更厲害。就這樣每天背著這個“寶物”翻山越嶺。涉水過河要至少走六七十裏,甚至百八十裏,那肩上難受的滋味用文字難以言表出來。但不論多麼難忍、難受,所有人就隻有一個信念。相信呂司令員說的它一定是個寶物,所以再難忍也要把它背到目的地去。
天亮前經過前衛部隊的幾次小型戰鬥,掩護大隊順利通過了平漢線,繼續西行進入冀西北的山。
當縱隊走到高山頂上的背陰處時,坡上還是一層冰呢,到處都是積雪和泥塊。有些騾馬蹄下一滑就倒在地上,四蹄亂蹬也爬不起來,還要幾個戰士使盡全身的力氣去抬才把它扶了起來。
幾天幾夜的行軍後,有一天。部隊走到一個大山頂部向南遠望,下麵是一塊平原,十多裏外有一個飛機場。有人說:“這裏是陽明堡機場,咱八路軍曾在這裏炸毀了敵人十多架飛機。”後來有一天為了夜間通過,白日在那裏休息了半天。改變了常規,變成了夜裏行軍。後來才知道是太原以南的鐵路敵封鎖線。
可是因敵人已發覺八路軍夜裏有先頭部隊通過這裏,他們就在這裏布下重兵,加緊封鎖,這一次夜行軍走了四十多裏才到達鐵路附近,但因敵兵封鎖強渡沒能成功,縱隊被迫又返回原來出發地,可是第二天夜又沿第一天的線路進行強渡可是又沒成功,到第三次部隊才在敵人封鎖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通過成功。三次往返大家都非常疲勞,但都沒怨言。
這樣我們從河北博野縣高出發通過了清苑縣、唐縣、阜平、五台山、繁峙、代縣、岢嵐、興縣到達了郭縣。這裏已經是是晉綏軍分區的地盤了,當時是賀龍將軍率部在這裏駐防。
縱隊到達郭縣後當地部隊得知大家是從冀中抗日前線而來的,就拿出他們自己生產的紅小豆和小米來慰勞部隊。
在沒進宿舍之前,指導員對全連講話說:“這裏是我們晉綏分區老大哥部隊。今天,他們要把他們自己種出的糧食慰勞我們。今天的飯炊事班不統一做,由各班分做。糧食由各班根據自己班的人數,能吃多少就下多少以吃飽為原則,千萬不要浪費!”
每個班班都是用紅小豆和黃小米做了一鍋飯,吃的非常香甜可口,這一頓飯據說有的戰士吃了八碗飯,後來老戰士回憶起來,也難說當時的肚子為什麼能裝那麼多!
有個老戰士還記得飯後,當著全班的麵說了以下的話:“今天我的肚子真吃飽了。這是我有生以來吃的最飽的一頓飯,以後如果我每天都能吃這麼飽,我再也不提意見了!”這句話成了這位老戰士一生刻骨難忘的誓言。至死也不會忘記它。
經過長距離的行軍冀中轉移出來的這支特殊縱隊,就人人都背著一顆炮彈,經河北、山西到底走了多遠的路也沒法精確計算,最終渡過黃河到達陝北的佳縣。總算完成了呂司令員給縱隊的“把非常寶貴的東西送到目的地”的任務。
他們經過平漢線有驚無險的主要原因,就是保定城東的我八路軍冀中部隊,佯攻打的好!一下子就把敵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平時部署在清苑等地的日偽軍都傾巢而出,要去和攻打高陽縣的八路決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