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殺進重圍 第三節 後石峪(1 / 1)

分兵是對的!在不知道暗藏的內奸是誰的情況下,四周圍還潛藏著不知道多少黑手,分出一支相對而言絕對可靠的小隊伍來,帶著鬼子軍官走,要比紮著堆的等著人家來霍霍強。

至少楊棒子認為三十個人比小兩百人跟著一千多老鄉走,輕鬆多了!

程主任他們先離開的,折向西北方向去軍營鎮,臨分手時,楊棒子故意地大聲喊,說讓程主任他們先去軍營鎮,老子把這兩鬼子送到太平莊去就回來。

等老主任他們走遠了,小分隊才下了土崖,轉到娘子神村,沒進村,沿著河道向南一口氣走出去十裏地。

快要進到沙土地和丘陵交接地段,離著太平莊還有十裏地光景的時候,楊棒子把隊伍帶到路東的土溝子裏,稍事休息後,順著彎彎曲曲地土溝子又向東走了。

這次行軍中間沒停,在沙土地和矮丘陵之間繞來繞去的,一直走了四個鍾頭,穿過了沙土鹽堿地又進入到了山地後才停下來。

這種強度的行軍八路是家常便飯了,一晝夜走上個百十裏路都是小菜一碟。

清水大佐在東北時帶著他的搜剿隊也是見天的鑽山溝子爬石砬子山的,跟著八路這幾天沒少走夜路,身體還行,盯下來了,就是腳底板磨得生疼,估摸著打泡了。

親王就別說了,腳上早就起了水泡了,腳底板和腳趾頭上全都是水泡,有幾個還磨破了,一動腳就疼的呲牙咧嘴的。

後半段路其實就是楊棒子他們幾個輪換著背著親王走的。清水大佐對八路的行為多少有點出乎意料。沒硬逼著他們自己趕路。竟然還輪換著背俘虜走,這種事換成自己要是俘虜了八路,走不動路不給你一刀就不錯了。

清水這個大佐可不是靠顯赫的家世和關係網混上來的,他就是個很一般的沒落武士家族的後代,靠著自己的奮鬥和努力才扛上大佐肩章的。

要說1931年進入到中國東北前,他還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的話,十年的戰場生涯已經把他從一個青年變成一台機器了,殺人的機器。

看著八路背著親王趕路。他想起32年的冬天,圍攻南滿的抗聯,當時也是抓到了很多的俘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受了傷後無力抵抗才被俘虜的。

當時他還隻是個尉官,出於憐憫心,下令讓士兵們把這些俘虜抬上馬拉爬犁,準備帶著一起走出被大雪覆蓋的群山。

沒想到他的上級,搜剿隊的指揮官,一個中佐,當著士兵的麵臭罵了他一頓。說他不像個帝國的軍人,居然對敵人還有憐憫之心。這簡直是帝**人的恥辱!

還下令讓他把爬犁上的幾十名受傷的俘虜全部解決掉,否則就當場撤銷他的職務!

當然,清水是個職業軍人還不是個慈善家,他最終還是執行了上級的命令,親手把幾十個抗聯傷兵都殺掉了,從這以後,他就變成了沉默寡言的軍人,冷酷的帝**人,不管是士兵還是平民,隻要是大日本帝國的敵人,在他眼裏,都是必須要消滅的目標。

這幾天陪著親王殿下,有時候兩個人也會說說話聊聊天,清水發現這個他眼中就是個公子哥的親王,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稚弱和天真,親王對於戰爭的那一套獨特的見解還是很有新意的。

當年他還上軍校的時候,老師確實說過戰爭是不以平民為目標的,但是戰爭中又怎麼可能把平民排除在外呢?比如現在身邊的這些個八路,舀起槍就是戰士,放下槍背上籮筐提起鋤頭,就是老百姓,怎麼區分?難道還要等著他們換上槍才能把他們當敵人看待嗎?

這些疑問和心中糾纏了許久的關於中日戰爭的問題,清水並沒有去和親王爭論,親王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清水就是個很好的聆聽者,仗打的越多,在中國戰場的年頭越長,戰爭的目的和最終目標清水已經不關心了。

他心裏隻有想到家鄉的櫻花和櫻花下那哀傷的妻子時,才能有那麼一點溫情湧出來,其他的一切對於他都不重要了,可以說都是在機械地完成,包括他並不是衝動的追隨親王做了八路的俘虜這件事,他當時就是想自己有這個責任陪在親王身邊,這是個慣性的行為。

清水思索親王對八路所表現出的親和感,可能是一種不愔世事的莽撞行為,親王所提到的中日友好建立聯合國家的那種想法,清水覺得那就和飄落於河水中的櫻花花瓣一樣,轉瞬即逝的東西。

所以八路提出要帶著他們去看看中日兩國交戰的場麵,他沒反對,也許殘酷的戰爭能把這個一腦子幻想的親王給救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