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沒有潤滑的城門門軸響起尖叫聲,厚重的城門逐漸開啟。
“護衛隊,前出探路!”
衛將軍帶領全副武裝的士兵最先動身,小跑著從東門出城。
士兵隊伍離開沒多久,城中各個勢力攢起來的雜牌運輸隊也跟了出去。
城守軍的運輸隊中趕車的全是士兵,具有戰鬥力,所以隊伍留在最後出城,也就排在離護衛隊最遠的隊尾。
這是陽城今年開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二十餘輛車和二百餘人一齊出城,揚起的塵土甚至越過了城牆,飄入了城內。
李建文並沒有和取糧隊伍同行,而是留在了陽城。這裏是陽城,城東的村莊有幾棟房子衛將軍他們都一清二楚的,李建文又說清楚了村莊和地窖的具體位置,所以根本沒必要親自去帶隊取糧。
李建文呢,倒也樂意做個“宅男”——當地人能夠自己解決的事情,李建文一個外人何必摻和進去呢?更別提前一天發現了匪患,為了別人的糧食玩自己的小命,李建文可沒有這麼深明大義。
至於說係統任務,如果僅有李建文在地窖中藏下的五十車糧食,這陽城百姓是一定活不過這個冬天的,但是加上李建文上一次帶人從祠堂取來的糧食以及這城中本就生產和積蓄下的糧食,過冬的難度並不會太大。
隨著取糧隊伍逐漸遠去,城中也逐漸恢複到以往毫無生氣的“節能模式”,僅剩改造房屋的工匠們在有氣無力的勞作。
另一邊,衛將軍率隊出城後就沿著李建文留下的車轍前行。這個世界的路暫時還沒有路基這個說法,承載能力有限,所以現代皮卡碾過後就會留下非常明顯的車轍。這車轍恰好成了為衛將軍指路的工具。
沿著車轍一直走,走到了城外林地的時候,衛將軍也看到了李建文曾看到的腳印。
騎在軍馬上的衛將軍眉頭一皺,提起了三分精神。腳印的出現代表著附近存在人形生物。無論是匪徒還是喪屍,這片地區總歸是不安全了,需要提高警惕快速通過。
“傳令,加快速度,迅速通過這片林地。”衛將軍向身邊的傳令兵說道。隨後,衛將軍胯下的軍馬也稍稍加快了腳步。
牛車和馬車上木製車輪叫嚷的更加大聲了。本來隨車行走的車夫和腳力們為了節省體力也都上了車。不一會兒,原本牛車馬車混合的隊伍就出現了分層。馬車因為速度更快,自然逐漸來到了隊伍前列,牛車的憨牛們沒什麼脾氣,老老實實的在隊伍後麵跟著。
一路上沒出什麼幺蛾子,運輸隊和護衛隊一路平安,來到了李建文藏糧食的村莊。
眾隊員對這個村莊並不陌生,甚至有些隊員本就是這個村的村民。得知村中地窖藏有糧食,幾個在此生活過的隊員當仁不讓地做起了向導,分別帶著幾輛車和護衛去取糧。
這裏是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災變前誰家日子過得不錯,修的起地窖,他們都一清二楚帶路取糧自然也輕車熟路。
就這樣,原本龐大的車隊現在分成了數個小隊,並在村口散開來,分別尋找地窖。
衛將軍也跟著在一輛車後麵,來到了本村人所說的最大的一個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