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幕起(1 / 1)

南北十國混戰之時,公認的亂世,民不聊生。

南北(時期名)二十五年,平國建立,平國君主體恤百姓,逐漸昌盛。

南北三十五年,平國統一南方,稱平朝,年號啟明,意為開啟光明的時代。

南北三十六年,北方大同國橫空出世,於次年統一北方,稱同朝。

至此,南北對峙。

(以下全為平朝年號)

定南三年(平真帝),兩國派遣使者往來,逐漸交好。

然好景不長。

定南二十三年,兩國開戰。三年後,戰爭結束,同朝勝。雙方簽訂《定南和約》,重新交好,平朝奉同朝為父國。至此相安無事百年。

啟元元年,平景帝發動政變即位。任用賢才,推行變法,平朝強盛起來。

啟元五年,兩國再次交戰,一年後平朝大獲全勝。同朝割地賠款,並於次年遣送皇三子為質子入平朝京都平京。

啟元十年,平景帝大擺國宴,此時平朝達到鼎盛,四方來賀,八方來朝。平景帝下令,將年號改為永昌,即為“永遠昌盛”,今年也為永昌元年。

全國上下歡欣鼓舞,可誰知,平景帝竟開始不理朝政,局麵一發不可收拾……

蒼天閉眼,小人當道,平朝又該走向何方?

……

永昌八年。

九洲城,顧名思義,是一個八方來聚的城市,是平朝的經濟命脈。

今天的九洲城,似乎格外熱鬧。暫且不提中軸街上那烏泱泱的人群,單是街角的一個戲園裏頭就擠滿了人,宛如海洋。

無他,隻是因為那著名的戲團“相寧”今日來九洲城了。

“相寧”是百姓的戲團,他們的劇本、唱詞,都來源於生活,不是如以往一樣的傳說和曆史故事。唱腔也簡單,就算沒有念過書,也能聽懂。而且,他們的劇本多多少少有些替百姓申冤訴苦之意,許多人看完就淚流滿麵。

與戲園裏的嘈雜不同,後台的成員們,表情卻有些凝重。

一名身著戲服的男子,安安靜靜的坐在銅鏡前。他長得幹淨斯文,氣質儒雅,如一名翩翩君子;劍眉星目,眉眼間那種遮掩不住的英豪之氣,倒讓他像個儒將一般。比起旁人,這位即將登台之人,反倒比所有人都冷靜。

“雁回,”另一個人走進來,身著一襲深藍長袍,長相端正,身上有股商賈之氣,卻被一身江湖正氣壓過。浮梁走到雁回跟前見他波瀾不驚,忍不住道:“你不緊張嗎?這怕是我們最後一次演出了。”雁回沒有抬頭:“為何緊張?我等這一天近十年了,我甚至想過一百種結局。最壞的下場不過一個死字,我們做這種事情,應當早就準備好了。”浮梁歎氣:“我還沒你想的開啊。也是,怕什麼呢?不過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罷了。”他突然爽朗的笑起來,打破了這略顯沉悶的氛圍。

“打算開始了嗎?”寒江早已拿起了二胡,另一手拄著竹杖,“老頭子我等不及了!”他那有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神采飛揚,一雙常年渾濁的眼睛仿佛被點亮了一般。

易水在旁邊撥弄著琴弦,即使斷去了一根手指,他仍然將琴撥弄的如流水一般連綿不絕,無聲的表達自己的堅定。

文曲手上抱著劇本,本來如書呆子一樣的神情消失不見,他意氣風發,下一刻就將揮斥方遒。

拂柳這時急急跑來,激動的向他們打手勢,示意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滿園按了按差點激動的飛起來的拂柳:“好了,別這麼激動。”她紮著高馬尾,一副江湖女俠的模樣,英姿颯爽,與旁邊的小丫頭拂柳形成鮮明對比。滿園聲音洪亮:“開始吧,大家都等不及了!”

雁回起身,披上戲服戎裝,拿起長槍,所有人默默跟著他,用行動支持他。

其他人分別去到自己的位置。

雁回站在後台,一手緩緩拉開幕簾——

樂聲驟然響起,底下的人海瞬間一靜。

鑼鼓響,戲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