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屋簷樹枝上已經掛起來一層白霜,太平縣比起落葉城更加的寒冷,吳迪二人才剛剛起床,外麵下人們已經在打掃院子了。
來到前院,兩個兒子還沒有起,灶房裏已經傳來了陣陣飯香。妹妹一家倒是都起來了,喜兒正抱著外甥女在院子裏逗她玩兒,妹夫賀知章也陪在一旁,隻是身後跟著一個瘦瘦弱弱的姑娘,看樣子估摸著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
喜兒見了他們高興的喊道:哥,嫂子。
林淑玉昨日見過喜兒的女兒之後,就稀罕的不得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見小家夥正精神的很,上前就抱了過來,小家夥也很開心,一個勁兒的撲騰。
身後那女子見了吳迪小聲的說道:民女見過吳大人。
吳迪聽完眉頭一皺,隨即又恢複了笑容,笑著說道:你是二妮兒吧,我聽喜兒說起過你,這是在家裏,沒有外人,不必如此客氣,跟你哥哥一樣叫我一聲大哥便是了。
林淑玉也上前拉著她的手說道:是啊妹妹,都是一家人。
那叫二妮的女子站在哥哥身後,聽了都沒敢說話,卻扭頭看看了自家嫂子,才點頭笑了笑說道:哥哥,嫂子。
吳迪夫妻二人看到她的舉止,不經意的對視了一眼,其實昨晚二人就討論過喜兒一家人。昨晚吃完了晚飯,一家人嘮家常,吳迪才知道妹妹的女兒居然是吳姓。而且在家裏的時候,他也能感覺到妹夫賀知章多少是有些不自在的,母親對他的態度也沒有正常姑爺的那份尊重,雖然態度還算好,可總有種上門女婿的感覺。
就連他的妹妹都去知味酒店了,昨晚都沒有回來。當初喜兒跟賀知章成婚的始末他也知道了,妹夫家裏貧寒,為了自己的妹妹以後能過上好日子才做了這個上門女婿,就連整個婚事都是娘一手操辦的,成家之後日子過得還算圓滿。
可自從妹妹生了女兒,還娶了一個吳姓的名字,妹夫倒還好,二妮倒是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哥哥,哥哥要不是為了自己,也不至於成如今這樣,就連自己的侄女也跟了嫂子的姓氏,這才去知味酒店裏了,不過孫掌櫃也知道她跟吳家的關係,自然不會拿她當一般的夥計對待。
如今吳迪再見她連說個話都要看妹妹的臉色,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看來回落葉城之前要好好找娘跟妹妹說一下了。
家和萬事興,雖然自己如今有權有勢了,能照顧好妹妹,可哥哥的關心怎麼也比不上自己丈夫的疼愛來的體貼。
一家人閑聊了幾句,丫鬟小月小紅已經給兩個兒子悉數穿戴好出來了,兩個小家夥看見娘親抱著姑姑的女兒,也歡快的跑過來湊熱鬧,看樣子他們對這個妹妹倒是著實喜歡的緊。
灶房早已經準備好了早飯,一家人剛吃完了飯,正陪著幾個孩子在院子裏玩耍,平兒就進來說道:公子,縣令孫茂才讓師爺送了拜帖,說是想要拜見你,還有城裏的一些大戶也想要拜見你。
唉,麻煩,你跟他的師爺說我等一下要去老師家一趟,中午吧,我在家裏等他。那些大戶就算了吧,我這次回來待不了兩天,過兩天就要回落葉城了。
平兒正準備去回話,林淑玉卻叫住了他,對吳迪說道:相公,還是見見吧,聽娘說吳家莊的族老聽說你回來了,也要過來,昨晚寶生說父親今天也會過來,幹脆一起見見吧。如今你也算是衣錦還鄉了,都閉門不見的話,別人會說閑話的。
吳迪想了想說道:也好,那我先去老師家,中午見完孫縣令,在招呼那些人吧,具體的事情你安排吧。
也好。
城南還是那個老樣子,吳迪來到夫子家的時候,老夫子正在院兒曬太陽,日子倒很是愜意,夫子見是他進來了,還打趣道:一大早就聽街坊四鄰說落葉城的大官回了咱們太平縣,還真是你呀。
吳迪笑著說道:老師,你就別跟學生開玩笑了,什麼大官啊,還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
夫子一聽,還略感意外,口中說道:嗯,為老百姓服務,說的好,以後老夫再有學生當了官兒了,我一定要把這句話告訴給他聽。
師娘在屋裏聽到了動靜兒,已經泡好了茶出來了,吳迪見了趕忙上前接過了茶,並向師娘問好。
師徒二人在院裏相聊甚歡,倒沒有像其他人那般拘束客氣。快四年沒見,夫子如今已經老了不少了,早已經沒在書院教書,整日在家就是修身養性。
吳迪跟老師說起自己這四年的經曆,既有為官的不易,也有為百姓做事的那種滿足感。路上雖充滿荊棘,可一顆初心從未變過。
就連夫子聽他說起為百姓修路,建碼頭也是讚不絕口,開口誇道:為官者若能造福一方,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不挨餓,不受凍,有書讀,也算對得起先師聖賢了。老夫在書院裏待了一輩子,有你這樣的一個學生,也不枉別人叫我一聲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