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也沒有耽擱,吳迪一家乘坐一輛馬車,男眷女眷各乘一輛,還有一輛馬車裝著滿滿一車行李跟帶回來的東西,隻有平兒騎著一匹馬跟在馬車後麵,眾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城。
剛出城門沒多遠,吳迪就喊來了平兒說道:平兒,你騎馬先行趕回去,告訴我娘跟我妹妹他們一聲,他們還不知道我們今天回去。
放心吧公子。
話音剛落,平兒一拍馬已當先跑了出去,不到片刻的功夫已經不見了人影。
回家的官道還是那麼熟悉,雖然已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可似乎從未變過。許是眾人都急著回家,還不到晌午的時間,已經趕到了官道上的茶棚,茶棚裏人很少,突然見到這麼多輛馬車經過,也是議論紛紛感到好奇。
吳迪讓車夫老李下去買了一些幹糧,分與眾人,又繼續趕起了路。
馬車之中,大兒子靠在吳迪的懷中好奇的問道:娘,我們這是去哪兒啊?
吳迪摸了摸兒子的頭說道:我們回奶奶家呀,你不記得啦,小時候你不是住在奶奶家的嘛,還有姑姑。
小家夥轉了轉眼珠說道:哦,麟兒不記得了。
林淑玉也笑著說道:他那時才兩歲,哪裏記得這麼多呀,那不成了神童啦。
小家夥調皮的說道:麟兒要做神童。
一家人聊得開心,家也越來越近了。
冬月的天,酉時還剛到,天已經漸漸黑了。
太平縣城門口,已經快到關城門的時辰了,此時卻站了不少人等在那裏,就連知縣孫茂才也站在一旁等著,沒有半分焦急之色。
其中一位婦人抱著一名小孩兒,還不停的望著城外。傍晚時分,出氣已如吞雲吐霧一般,懷中的嬰兒倒是包裹的十分嚴實,旁邊一個丫鬟站在身後。
旁邊一男子見那婦人身子微縮,關心的說道:夫人,娘都說了,我們過來接大哥便好,你還要帶著瑤兒,你看你凍得。
說完又朝旁邊的丫鬟說道:玉兒,快把小姐的棉襖給小姐穿上。
那婦人正是喜兒,說話的男子正是她的相公賀知章。一個時辰之前,他們一家人正在屋子裏嘮家常,平兒卻突然回來了。
他們知道平兒沒有跟著吳迪回落葉城,現在他回來了,那夫人自然是從安平縣回來了。吳母趕緊讓下人收拾院子,還特意讓管家李貴去城裏買了最好的糕點,水果。
兩個孫子幾年沒回來了,恐怕如今都不記得自己了,就連門口都掛起了燈籠。喜兒聽說哥哥一家要回來,高興的要親自跑到城門口去迎接,賀知章自然要跟著了。
喜兒接過了棉襖,笑著對相公說道:我都有三年多沒見哥哥了,如今哥哥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我自然要親自來接了,就是不知道麟兒還記不記得我這個姑姑了,嘿嘿。
賀知章笑著說道:他去秦州時才兩歲,如今都過了這麼久,哪裏還能記得這麼多呀,怕是連娘這個奶奶都忘了。
也是,轉眼瑤兒都快兩歲了。這下好了,她能跟兩個哥哥一起玩兒了。
二人正說著話,城裏又來了一輛馬車,沒過多久馬車就過來了,車裏的人顯然也看到了他們,隻聽車內一男子說道:芸兒,等下見了我姐姐,多跟她說說話,我們成親之時她已經去了秦州,現在我姐夫可是落葉城通判了,以後咱們家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那叫芸兒的女子看了看懷中的孩子,說道:知道了,其實沒必要帶女兒來的,這天也怪冷的,可別凍到她了。
二人正是林寶生跟他的夫人,不知道他聽誰說喜兒跟知縣在城門口等人,他倒也不蠢,一下子就想到了是姐姐他們一家人回來了,不然孫茂才肯定不會如此恭敬的。他去落葉城多次都不好意思去見一下吳迪,如今姐姐回來了,過去二人雖然關係不好,可如今姐夫當了大官,他自然要熱情些了,為了避免尷尬,他還特意讓夫人帶上了女兒。
二人剛到城門口,吳家的車夫也認出了是他,這可是老爺的舅哥,他也不敢怠慢,趕緊告訴給了馬車內的喜兒,喜兒隻是冷哼了一聲:哼,鼻子倒是挺靈的。
雖然他不喜歡這個紈絝子弟,可畢竟也是嫂子的娘家弟弟,不看僧麵看佛麵,她還是對賀知章說道:相公,你去打個招呼吧。
賀知章笑了笑,下了馬車。那林寶生也認出了他,笑著上前打起了招呼,兩個男人倒也寒暄的挺熱鬧,還在那裏有說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