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茶館雜談(1 / 1)

斜陽西下,勞作了一天的農戶成群結伴的往家趕著路,四月的天已經漸漸熱起來了,大家三三兩兩的閑談著趕路。城門口不遠處的一個茶棚卻早已熱鬧非凡了。

幾根木頭搭成的一個簡單茅草屋裏此時卻已聚集了好多務農歸家的閑漢在此閑聊喝茶好不熱鬧。茶是粗糙的大碗茶,在此喝茶的也都是早出晚歸務農的農戶,沒有那麼多講究。大家辛苦了一天每日收工之時都會在此歇歇腳喝口水解解乏,東家長李家短說著各自的閑事。經營茶棚的李老頭的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老人,今年已經70多歲了。平日無事就在此賣大碗茶。掙錢倒是其次,主要是可以打發時間。由於年齡大,大家夥兒也都愛聚集在此聽他說些年輕時經曆的趣事。多有奇聞詭異之事,每次說到此處大夥兒都說他是吹牛胡說。

今日的李老頭此時正在小心翼翼的招呼著茶棚靠裏的一桌客人,隻因二人一看就不是本地之人,似是從外地趕路至此準備進城的。二人身穿圓領華服,頭戴圓頂裘帽,腳穿一雙方舃。一看就不是當地的穿戴。

其中一人對著李老頭說道:店家 把你家最好的茶端上來,再上些點心。

李老頭連忙賠笑道:客官說笑了,我這茶棚就是給這些農戶歇腳的地方,喝的也都是大碗茶,客官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城裏有專門賣各種茶的茶樓,精致點心應有盡有,客官想喝好茶盡可去往此處。

那帶頭的笑了笑說道:無妨,有什麼就上什麼,我們二人隻是趕路的商人,在此歇歇腳也沒那麼多講究。

李老頭聽完趕忙上了兩碗大碗茶,一碟花生一碟瓜子就連忙退下了。旁邊聚集的農戶見老頭招呼完了客人才開口說道:李老頭,你今日又有何奇聞異事說於我等聽啊。

李老頭開口道:李老三,就你這懶漢整日不好好種莊稼,還好賭早晚婆娘都讓輸沒了。被叫李老三的漢子喝完一口茶咧嘴大笑:那有什麼,輸沒了再娶一房就是,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不是,哈哈。其他人聽他說完也起哄道:就你這五大三粗的惡鬼模樣,整日好吃懶做的誰家姑娘會嫁給你啊哈哈哈哈哈。李老三聽完也不生氣還開口說道:平日自是沒有,這馬上可又到了一年一次的仲春會了,過了仲春會說不定還真就有沒找到婆家的女子讓我李老三撿了便宜也說不定,嘿嘿嘿。

李老頭聽完也是懟了他一句:你這懶漢大白天盡想美事,不想著好好對自己的婆娘卻如此齷齪,小心你婆娘半夜閹了你這潑皮。眾人聽完哈哈大笑起來。李老三聽完說道:你們休要胡言亂語,我對我婆娘好著了,這不是開玩笑嘛嘿嘿嘿。

眾人聽他說完也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調侃起來。人群中有一叫李鐵柱的對李老頭說道:老李叔,最近縣城可有有趣的事兒啊,說於我等等聽聽唄。眾人也是起哄道:是啊老李叔,說說唄。李老頭聽完說了一口茶才說道:要說起這怪事還真有一件,城外的雀橋山前段時間聽說有人發現了一個古洞,深不見底寒氣逼人啊。據說還有人掉進去了,幸虧隻是掉在了洞口,被人發現最後給救了出來,不過人卻是整日胡言亂語,盡說些聽不懂的胡話,還問些奇怪的問題,就連最有學問的夫子都不知道他問的是什麼,整日魂不守舍的最後好像都瘋癲了。

他們這邊聊得熱鬧,卻沒注意之前的兩個特別的客人已經放下銅錢進城去了。

人群中一個叫李四的聽完也是開口道:你說的莫不是那吳家莊的吳迪。我聽我家婆娘說過這件事,她娘家就住在吳家莊吳迪家隔壁。說是這吳迪公子的老娘身患頑疾,長年吃藥不得痊愈。他本欲去雀橋山深處看能不能采到罕見的草藥換些銀錢好給他娘治病的,卻不想竟然發生這等事情,真是叫人惋惜呀。

李老頭聽完說道:那雀橋山深處斷崖殘壁,高不見頂,林深茂密長年不見陽光,長有毒蛇猛獸出沒啊,打我記事起就聽村裏的老人說過不可輕易進山啊。那吳迪公子雖有孝心卻也落得如此,真是叫人可惜。你們也不想想,就連每年采摘那雀舌茶也都是有經驗老道的獵戶帶路還有官府派功夫了得的捕頭一起進山才可以呀。

李四聽完說道:誰說不是啊,傳聞那雀舌茶喝了不僅能生津止渴,精力充沛。還能延年益壽啊。我要是啥時候能喝上一次雀舌茶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李老頭聽完笑道:想的美你,莫說是你了,就是本縣縣令大人也都喝不到。傳聞最頂級的雀舌茶在雀橋山的最高處的一處低窪裏才有。傳說此處的茶樹都是當年仙人在此修煉之時所種下的,有幾人合抱之粗,常人根本采不到。你剛剛所說的那些采茶人都隻是在山下外圍有一片茶園,不知何人何年所種。所采的茶也一律登記在冊,由衙門專門派人上供給朝廷的。你還想喝,美的你。還是喝我老漢的大碗茶吧,嘿嘿嘿。

眾人聽完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閑話,不知不覺夕陽也已落了山,大家這才放下銅板起身離開了,還要趁著城門關門前進城回家去的。

李老漢收拾完桌凳,才發現之前喝茶的那兩個外地客人放了一疊銅板在桌角。開心的把他揣進了懷裏。心裏想著:好久沒見到這麼闊氣的行腳商人了。這下又能去打兩壺燒刀子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