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五千年前東方大地的一隅,幾座連著的山和幾條河包圍著一片肥沃的土地。這裏氣候溫暖濕潤,水草豐美,人們在這裏耕作漁獵,幾百年來漸漸聚集了一個強大的部落,他們稱自己為“青澹之國”,意為四季常綠的美好洲地。人們將北方的高地鏟平,朝著正南方建起了高大的宮殿和祭台,外麵圍著寬厚的宮牆。宮殿區西南地勢最高,這裏是高大的外圓內方三層祭台,祭台中央有一個帶孔的石座,祭台正南是石頭砌成的一個巨大的方形燎祭台。每當燎祭台上的熊熊祭火燃起,上百裏外都能看到煙氣和火光,彰顯這個國家的實力、極具榮光。
有一條河從高地北側的山坡自北向南再向東流出去,將宮殿區分成了一大一小東西兩部分。西邊較大的是主宮殿區,東邊較小的部分是埋葬先祖的地方。這也在宮殿區形成了北、東兩個水道宮門。沿河人工引出數條溝渠貫穿宮殿區,出宮殿流向外圍地勢較低的河道。河在宮外的上遊有人工修建的水壩,一層層草裹泥疊在一起,形成一個小型水庫。水庫除貫穿宮殿的主河以外另設有三條河道,接入下遊水網,都設有水壩,在夏季豐水季可以用於給主河分流泄洪。宮殿區東南引河水挖了一個人工湖,一片水草豐美,水鳥棲息,這裏養著家畜和水禽。宮牆由巨大的石塊砌成,城牆上雕刻著各式各樣的巨獸、神人,石塊的縫隙間每隔一段會砌入一片玉器,用於保衛古城。這個宮城總有一部分還在建設中,好像永遠也不會完工。高大厚重的宮牆外是內城。此處地理位置稍低,聚集了製陶、琢玉、木工和紡織的作坊。這裏是人工開鑿的河渠網絡,人們將房屋墊高,臨水而居,來往水路運輸糧食、木材、陶器及其它日常用品,這裏白日裏聚集了無數其它方國來貿易商客,夜晚這些商客會被驅出城外。內城與外城之間也有寬厚高大的城牆,城牆依照河渠網絡有七道水門,隻有一道路門。外城連著大片的湖泊、水田、遠處的丘陵、密林,綿延數千裏都屬於這個方國的統治範圍。祭台授時後,消息兩三天便可抵達方國所有的領地。在氣候溫暖、風調雨順的日子裏,這個國家一直富有而強大,引得其它方國紛紛來聯姻、貿易。
夜晚,窗外偶爾透進幾點星光,宮城東殿早早熄滅了豬油燈,四處飄著豬油燃燒後的煙氣味,有點像烤肉香,微涼的晚風混著驅蟲草藥的氣味,透著稀稀的細麻帳子,一陣陣吹過來。四歲的我身形瘦小,依偎在祖母的身邊,祖母的身上有股淡淡的氣味,說不上來是什麼味兒,暖暖的讓我安心,我很喜歡聞。有時候女奴帶我睡覺的時候,我也要祖母的衣服蓋著,仿佛她就在我身邊。夜蟲唧唧,我還沒有睡意,於是央求祖母給我講祖先的故事。祖母閉著眼睛,手搖潔白的水鳥翅羽做的扇子,慢悠悠開始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