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是一種完全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更是對存在的信任。當你不斷地探索到內在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就是生而圓滿的,你會發現整個宇宙都是以愛在支持著你、眷顧著你、成就著你,仿佛一個多年在外的遊子終於回到了家,你再也不需要去打拚了,長長地歎一口氣,你完全地鬆下來了。
我們中國人很喜歡說“無為”,但是,當你沒有經驗那個內在安全的放鬆、完全的不努力不造作之前,無為對於你來說,就隻是兩個字而已,最多,就是加上了一點你的頭腦對它的一點想像。
無為,在我是一種經驗,而且它指的是一種內在的經驗,它與外在無關。當我們望文生義地從外在去理解它的時候,會以為它是外在行為上的不作為。不,它與行為沒有任何關係,它是指你的內在完全不造作。
我們的內在,尤其是我們的頭腦一直在造作。有所謂積極向上的造作,那就是很多激勵大師們的市場了,不斷地告訴你,我要努力,我要進取,我要成功,不斷地自我催眠說,我是最棒的,我是最牛的。如果我們沒有在自己的內在找到那份充分的自信,說破了嘴皮我是最棒的,也枉然。
頭腦還有另一種方式的造作,那就是消極負麵的造作,它會不斷地給你在內在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故事,說三道四,比較、競爭、製造恐懼,過度自大或過度自我貶抑,等等,而這些造作出來的故事、想法和念頭又不斷地製造出很多的情緒,讓我們一刻也不得消停。
所有的這些造作,不是無為,而是“有為”,哈哈,多年以前,我們對一個人的認可不是“成功人士”,而是誇人家是“有為青年”。現代的社會價值也沒有比以前進步哪怕一丁點兒,很多人眼裏的“成功”其實就是要靠“有為”得來的嘛。當整個社會都在稱頌有為的時候,它就代表著一種共有的集體意識:那就是,我隻有不停地努力才可以過上好的日子。於是,這裏全都是我,我,我。個體的我與整體是割裂的,人們不相信,有一個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存在,會照管好我們的生命。我隻有通過不停地做,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親愛的,我們需要在這裏停下來,好好去看看其中的問題。這樣的信念潛藏著一個最基本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不安全的”。所有的努力、勵誌都是基於這個不安全的恐懼的,他們所刺激的都是你的海底輪——對生存的需求。
可是,豐盛不是經由恐懼而創造的,雖然,恐懼有時候會給一些人帶來很多的錢,但經由恐懼而來的錢常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恐懼——怕失去、怕危險的恐懼,以及更加的不快樂。豐盛是內在之愛的顯現,而愛就是信任。
無為是一種完全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更是對存在的信任。當你不斷地探索到內在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就是生而圓滿的,你會發現整個宇宙都是以愛在支持著你、眷顧著你、成就著你,仿佛一個多年在外的遊子終於回到了家,你再也不需要去打拚了,長長地歎一口氣,你完全地鬆下來了。所以,當無條件的信任發生的時候,無為就發生了。
親愛的,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在這裏,我不是在說你從此就不需要工作了,你就可以躺在家裏了。不是的,我說的無為是指你的內在,而在外在,你依然可以很努力地去工作,你該幹什麼就幹什麼,隻是,你會發現,當你內在處在完全的無為放鬆狀態的時候,外在世界的平順與成功也會來得越來越自然,很多時候,你就可以心想事成了。
前段時間看《零極限》,書的作者之一也曾經是那本著名的《秘密》的作者,他通過教別人如何心想事成而功成名就。可是,他也承認,當我們一味地強調如何在信念(也就是頭腦)層麵工作的時候,有時候這個方法是無效的。為什麼會無效?為什麼無法心想事成?很簡單,因為你內在的信任還沒有生起,對存在,對你內在的神性還沒有生出無條件的信任,確實,很多事情,僅憑你個人之力是不夠的。
所以,親愛的,如果下一次,你的內在又升起焦慮,又再升起擔心,那就先停下來,深呼吸幾下,問問自己,我信任自己嗎?我信任存在嗎?給自己幾分鍾的時間,進入那個無為的狀態吧,把自己交給存在,交給神性,讓它來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