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你就是慶典——生命的奇跡(2)(2 / 2)

成道是什麼?有許多解釋,其中的一個解釋是:成為你自己。

我們一直被教導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在我們的腦子裏,有很多關於我們要“成為”的那個人的理想狀態:我應該更成功、更優秀、更漂亮、更隨和、更寬容、更善良;它的反麵則意味著:我不夠成功,不夠優秀,不夠漂亮,不夠寬容……。造成我們痛苦的根源從來不在於事實本身,而來自於我們對事實的否定,來自於我們對事實的“詮釋”。我們的痛苦就是理想的“應該”與現實真相之間的不匹配。而每一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都形成我們內心一個深深的黑洞。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把變得“更寬容更隨和”當作自己心靈成長的目標之一,可是,我發現,無論怎樣努力,我還是常常被認為是驕傲的和不易接近的。有時候,這的確讓我很傷腦筋,我的簡單直率常常成為不寬容不隨和的佐證。我對生命“真實性”的注意力和興趣遠遠大於我對人際關係的注意力和興趣。在一個人際關係效益如此強大及重要的國家裏,這實在是一塊巨大的短板。最終,我發現,我成為不了那個更加如何的別人,我隻能做我自己。

是啊,除了做我自己,我還能做誰呢?如果一朵玫瑰執著地認為自己“應該”成為一朵百合,問題就來了:我為什麼是一朵紅色的玫瑰,我為什麼不能變成一朵白色的百合,可是,無論玫瑰怎麼努力,它也隻是一朵玫瑰,它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朵百合。其實,大自然的美麗與奧妙就在於,每一種生物都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豐富多彩,它們沒有要變成別的什麼的企圖,它們隻是安享上天的賜予,安享自己的與眾不同。對於那麼多成道的大師來說,同樣如此,佛陀是佛陀,老子是老子,奧修是犀利而風趣的,克裏希那穆提卻是嚴肅的,而葛吉夫看上去敏感得近乎神經質……但是,這些都不妨礙他們成為那個最終的,那個充滿愛與智慧的存在……

是啊,放下那個應該成為什麼的想法,做回自己,接受自己“就是如此”的真相時,我們就解脫了。

掃雷與成道

“你隻管清掃你的房間,最終的那個發生隻是一個恩賜”,我們隻要在自己身上持續地下功夫,不斷地清掃內心的障礙與垃圾,明心見性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當然,你無法期待它,它是一個降臨。

有喜歡玩掃雷的人嗎? 嗬嗬,我喜歡! 記得多年前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曾經有很長一段,我的業餘時間都貢獻給了這個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的電腦遊戲,每天晚上被炸得“血肉模糊”地回宿舍睡覺,第二天再接著掃。

曾經最好的成績大概是高級129秒,低級大概是7秒吧,中級不記得了,不算厲害的。但是,我卻樂此不疲,總想破記錄,可是,別說破記錄,玩過這個遊戲的人就知道,在高級遊戲裏,要想弄個全開,混個“全屍”並不容易。後來,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很多年不玩了。

最近,我又開始玩上了。成績大不如前。但是,我卻把它當作一種靜心。我看著我自己玩。隻要有一個觀照在,就不容易上癮,不像以前,非要搞得身心俱疲,眼睛幹澀才肯放手,而現在隨時可以放下;掃雷靜心的意義還在於,因為投入於每一個片刻,認真地清掃、計算,因此,我享受每一個片刻,而對那個結果卻並不在意;漸漸地我發現,掃雷的過程和“成道”特別的像:當你滿懷著一個目標:我一定要全開,一定要刷新記錄時,那個過程就成了一種折磨,充滿了緊張和不安,你會為你的失敗而耿耿於懷,為你的失誤而抱怨,像多年前的我那樣。甚至當有人在場的時候,我還要為自己的失敗找一些借口(因為當年是辦公室的同事都在玩,所以,還很有點競爭的意味),你那個想“成為”什麼的努力會不停地折磨你,讓你學會抱怨與自我欺騙;當你不再抱著一個目的,你隻享受那個過程時,你就開始接近當下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