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新構想(1 / 2)

鉑金屬也可以製作成納米管結構,做成這種結構後不僅不影響原有功能,反而效果還更好。

此外,鉑金屬還可以做成類似氣凝膠一樣的多孔立體納米結構,達到更好的吸附和化學催化功能。

不過鉑金屬雖然重要,相比具備保值,裝飾功能的黃金,重要性還是差很多,有一定的產量就行,更多的重核聚變機器人曾凡還是用來製造黃金。

黃金是人類世界的硬通貨,當然是多多益善,反正對他來說隻是更改一下程序指令的事情。

當然,其他的元素也不會完全不製造,隻是占用的機器人數量沒那麼多,跟鉑金一樣,有一定產量,方便他進行各種實驗。

在實驗過多種金屬元素後,各方麵綜合性能最突出的還是碳元素,尤其是碳納米管,作為機器人核心材料最不可替代帶,偏偏山體裏碳元素最少。

既然沒有,那就想辦法自己合成。

此後幾天,曾凡又開發出同樣吸收能量的輕核裂變機器人,可以將比較充足的矽、鋁、氧等原子直接裂變成更輕的元素。

有了這兩種可以吸收地熱能量的機器人,還有先前用來改造石壁二氧化矽分子結構的機器人,各種不同功能的微型機器人數量開始指數級增長,地底空間的開拓速度驟然加快,合成各種物質的能力當然也同步增加了。

碦喇昆侖山綿延八百多公裏,寬度也超過二百公裏,周圍都是各種山地,北麵接壤的昆侖山,東麵的青藏高原,地下空間可拓展範圍無比廣闊,光是這一塊花崗岩層麵積就不少於五萬平方公裏,這一片區域的地殼厚度超過六十公裏,實際可以開發的麵積比地麵寬廣的多無數倍。

從曾凡開辟的空間向下,直到地幔層,還有五十多公裏的深度,隻要他願意,完全可以挖出一個與地麵隔離的地底世界。

剛開始來這裏,他隻是想實驗傳送能力,順便弄一個地下實驗室,結果完成的太輕鬆,挖成了一個地下宮殿。

現在這些不同功能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大批量製造,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開拓了他的思路,曾凡覺得可以嚐試一下新想法。

這個地下空間能量、物質都可以自給自足,有微型機器人的開拓和建設,假以時日,說不定就能建成一個超級的末日避難所。

人總要有個目標才好做事情,曾凡覺得設定這樣一個目標也未嚐不可,總比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隨心所欲的研究要好,有了方向,做事情才更有成效。

有想法後,還要把想法具體化,一下子設計好也不現實,先設想大致的輪廓,再一點點細化設計,慢慢的實現出來。

又忙碌了十幾天後,曾凡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他也不是做什麼都行。

這麼大區域的規劃設計,曾凡並沒有學習過,沒有任何的經驗,完全的隨心所欲去開辟空間很容易出問題,等以後發現了重大的設計缺陷,再更改就太麻煩了,他覺得應該找更專業的人才幫忙才行。

想了一圈自己認識的人,本來就不多的朋友裏麵,懂設計的好像並不多。

許平學的是藝術設計,勉強沾點邊,張秋鵬專業差的更遠,但是他老爸搞建築,想來也會認識這方麵的人才,上次見麵還埋怨自己有事不找他,正好把他拽過來幫忙。

既然要他們幫忙,也少不了要給他們做防護裝備,那樣才可以進來,其他的朋友也不能厚此薄彼,都要考慮進去。

這種裝備需要內置能量源,材料和毛坯結構可以由機器人製造出來,卻仍然需要他逐一去激活,好在暫時需要的數量不多。

曾凡覺得可以讓機器人生產一批存在這裏,有需要的時候,他拿出來花一些時間激活就可以用了。

裝備外形當然不會再像剛開始給楚妍展示的那樣,一件一件往身上穿,給張秋鵬、許平等人的神鷹眼鏡已經融合了設備的一部分功能,隻要程序升級,就能變成設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