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宇宙石物質可以吸收高能粒子,熱核武器都不能讓它們達到能量飽和,其實不止如此,這種物質也可以反向操作,釋放出比核能更強大的能量,我之所以沒有設計更大的飛船,是因為以我們當前材料水平,太大的飛船強度可能夠不安全!”馮倩解釋道。
“那這種動力係統經過驗證嗎?”一個謝頂的動力係統專家格魯夫問道。
“飛船等效的動力係統需要你們去實現並且驗證,我可以提供製作好的動力源,可以源源不斷輸出高能光子!光子轉換成電能和強磁場,通過加速粒子進行噴射驅動!”馮倩從一個黑色提箱中取出一個拳頭大小的鑽石狀晶體,交給他們傳看。
當然不是真正的鑽石,這隻是宇宙石物質的載體,理論上隻要控製一顆原子就能釋放出所需要的海量光子。
馮倩的意念場還沒有那麼精細的微觀感應能力,想讓還沒有覺醒意念場的宇航員操控更不可能,她隻能做成比較大的顆粒,毫米級尺度大小的球體,這種物質輸出能量的時候會產生極高的溫度,可以輕易達到上億度高溫,人類已知的以其他物質都沒法隔離,隻有同樣的物質才能隔絕這種高溫,讓光子向指定方向輻射。
類似圓珠筆筆尖上的圓珠,這顆直徑一毫米的小球被鑲嵌在鑽狀晶體下麵的尖端,就是能量源,按照馮倩的設計,五個這種能量源互相備份,足以驅動飛船從地球表麵進入太空,飛向火星了。
那些正在訓練中的宇航員還沒人能控製能量源,這種動力實驗每次都要馮倩親自出馬,好在驗證實驗不需要每天做,一個月也不需要幾次,收集了關鍵數據後,在設計製造完成前都不需要她參與實驗了。
這種能量源可以提供幾乎無窮的能量,受限製的隻是宇宙石物質的量太少,假如球體可以做到拳頭大,不需要太高溫度也能輸出億萬倍的能量,溫度越高對整個動力係統的要求越高,也限製了飛船尺寸的大小。
可惜這種物質太少,馮倩也隻能精打細算了,曾凡說過的流星雨一年多了也沒下來,馮倩都懷疑他是不是貴人事忙,把這個事情給忘了。
曾凡答應的事情當然不會忘,他為了準備流星雨的材料,找了一顆臨近的恒星做實驗,恒星內部溫度和壓力當然遠高於木星,產出的宇宙石能量等級肯定會更高,能量等級高對意念場的要求相對更低,也便於馮倩用作飛船動力。
由於那顆宇宙石小球的存在,他的意念場在改造後的火星上可以實現全麵覆蓋,在地球上基於人群和生物的感應,他可以實現大部分區域覆蓋,在這些區域他可以隨意傳送到達。
可是到了宇宙的尺度上,他的意念場仍然做不到無視空間和時間的擴展,想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隻能先估算大概位置,再盲目傳送。
第一次做跨越光年的瞬間傳送,曾凡經驗不足,結果出了點差錯,在宇宙的尺度上,一點點誤差,那就不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了,誤差不知道多少億裏都有可能。
按照已有的理論,計算出來的恒星距離和方位本來就有很大的誤差。
曾凡瞄準的是蛇夫座的巴納德星,距離地球六光年左右,是除了南門二係統的三顆恒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體星係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根據天文學家多年的觀察和測算,巴納德星很可能擁有兩顆類似木星和土星大小的行星,是一個類似太陽係的恒星係統,曾凡自己也很好奇,正好過去看看,也算一舉兩得。
結果第一次傳送,就到了一片完全陌生的星域。
至於他想到達的巴納德星,視野範圍內影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