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的熱議讓年輕的馮倩成為了學術明星,在普通人的心中就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者,成為無數年輕學生的偶像,各所大學爭相邀請她去做學術演講。
一年多的時間,馮倩去了三十多所大學做演講,宣傳時空顆粒理論,每次都是座無虛席,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很多其他院係的學生也跑來聽她的演講,她的容貌、學識和談吐又現場征服了無數觀眾。
很多來現場質疑她觀點的教授、學者都被她的言論折服,心裏可能仍然不服,卻找不到這套理論的明顯漏洞,盡管還無法通過實驗證實,邏輯上卻沒法駁倒。
一年的助教生涯過後,馮倩就晉升為副教授,打破了加州大學的曆史,成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教授,雖然是副教授,卻是終身教職,這也是對她理論的認可。
響應學生們的要求,學校專門設立了《平行時空》課程,由馮倩自己授課,物理學研究生可以選修,結果第一個學期就有一百多人報名,不得不分成三個班,還有很多沒選修到的學生跑過來蹭課。
當然,一周三節課並不耽誤馮倩多少時間,她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在繼續完善時空顆粒理論上,得益於書籍帶來的轟動效應,還有她一年多的演講宣傳,許多物理學研究人員參與進來共同研究,持續擴大時空顆粒理論涵蓋的邊界。
通過與不同人員合作,馮倩博士畢業後短短兩年時間裏,連續發表了多篇論文,用時空顆粒理論補全了廣義相對論關於奇點論述的不足,同時預言了量子理論未發現的諸多缺陷,並且用時空顆粒理論進行了解釋。
最重要的一篇論文,就是解釋了現有量子理論中波函數塌縮問題,為什麼粒子同時存在多種狀態,一旦觀測,就隻能得到一個結果。
按照時空顆粒理論就很好解釋了,微觀粒子在時空顆粒的海洋中不斷穿梭變化,時空顆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微觀粒子的多種狀態本來就是同時存在,每一種狀態就是一個時空碎片,我們得到哪種結果,取決於我們的時空捕捉到哪一片碎片,目前的技術手段不足以讓我們隻捕捉到選定結果的碎片。
愛因斯坦幾十年來一直試圖解決的問題,用一個理論統一解釋電磁力和引力,這個時候物理學家能確認的基本力隻有電磁力和引力,原子核內部的強力和弱力作為獨立的基本力的概念還沒有得到確認。
馮倩的幾篇論文都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將後世幾十年間的物理發現融入了時空顆粒理論,在這個實驗儀器和觀測手段還很匱乏的時代,還是很有震撼性的,也確實完美的解釋了許多實驗中已經發現但還無法解釋的現象。
如果說博士論文讓薛燕在物理學界揚名立萬的話,後續的幾篇論文就徹底穩固了她在物理學界的地位,用武俠小說的說法就是,力壓群雄,成為天下第一高手。
盡管還有許多資深物理學家很不以為然,可是這些人的聲量很小,沒有時空顆粒理論的話題度高,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更認可比較通俗易懂的時空顆粒理論。
醉心於學術研究的馮倩越來越適應自己的身份,無暇顧及其他,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穿越過來的,時不時就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覺得記憶中幾十年後的世界更像是一個虛幻的夢。
她的研究反而一直在提醒她,自己穿越過來的事實,就是時空顆粒理論最大的證明,她無法把自身經曆說出來,但是她可以用一篇篇論文更有力的證明這一點。
學校給馮倩安排了一套房子,她把母親王晴接過來同住,每天下班後,她通常都會步行回家。
這天回家經過一個室外籃球場邊的時候,馮倩突然看到一個感覺很熟悉,卻又格外陌生的人,頓時停下了腳步,不由的愣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