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浡泥國(1 / 2)

五艘大船試航了半個月後,在陸天麟等水師將領的一力主張下,滿載貨物開啟了第一次遠航之旅。

他們的船隊將以商團的名義訪問呂宋、舊港、滿剌加等地,商貿是次要的,主要目的還是宣傳大明朝廷準備開放通商的意圖。

如果遇到佛郎機的船隊,也不介意讓他們明白一下在南洋地區,應該誰說了算。

謝遷身為朝廷一品大員,當然不能把話說的太直白,但是潛在的意思,陸天麟等人當然明白。

讓他們以商船隊的名義出去,就是為了行事方便,總督是皇帝親信大臣,他的態度當然代表皇帝的態度。

有神佛庇佑的皇帝在背後支持,還有試航了許久的無敵大船,他們還怕什麼?

曾水本來想跟隨陸天麟一起乘船出海,被謝遷製止住了,一向對他唯命是從的陸天麟也不敢答應,海上未知風險太多,他也不敢確保萬無一失。

好在曾水不是特別任性的脾氣,都不同意他去,他也就不再堅持,放棄了以身涉險的打算。

陸天麟率領船隊兩天後順利抵達呂宋島,創造了他的船隊前所未有的速度記錄,以前從廣州出發,最快的記錄也要三四天才行,平常航行風力不順,花上六七天是正常現象,遇上惡劣的天氣十天半個月都不奇怪。

幾艘船都采用了組合帆設計,可以借助順風、逆風、橫風等任意方向的風向前行,尤其是他們的船體超輕,與海麵摩擦力小,同樣的風速和風向,他們的速度能輕鬆跑到其他船的一倍以上。

海上麵積廣闊,可以任意馳騁,他們放開速度航行,所以才創造出這個可能前無古人的記錄。

在呂宋休整了幾天後,他們繼續向西南航行,目標是婆羅洲島北部的渤泥國。

這次的距離比從國內到呂宋還遠,往常都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有了從國內航行過來的經驗,加上又是夏天風多的季節,他們都有信心至少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浡泥國的在國內的史籍中也記做婆利國,在南北朝的時期就有記錄,當時崇信佛教,後麵隋唐至宋,曾經多次朝貢。

後來伊斯蘭教從海上傳播過來,浡泥國首領又換成了蘇丹,穆斯林開始多了起來。

其實也不隻是浡泥國,原先南洋一係列島嶼,大多都是半原始的部落,但凡有點文明形態的,大部分都崇信佛教或者婆羅門教,現在大多數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這個時候盡管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已經瓦解,影響力依然在向周邊擴散,政教合一的理念對於統治者來說,實在方便,很有利於加強他們對民眾的掌控力,至於那些繁瑣的教義規則,手裏有兵,誰還能監督他們。

普通民眾也需要有信仰,無論這個信仰多麼虛無縹緲,總比懵懵懂懂的活著更有意義,至少生活有個奔頭。

說起來當前浡泥國的國王,還與大明有些瓜葛。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雲南路楚雄軍鶴慶守備黃森屏,攜家眷子女以及部分兵士駕船逃往南洋。

他們在婆羅洲東部一條大河河口登陸,在此定居下來發展,建立起城鎮,因為有士兵在這裏折斷手臂,這條河被稱為斷手河,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具和耕作方式,逐漸獲得了當地人的認可和支持,當地人稱黃森屏為“拉闍”,也就是國王的意思。

後來北方的浡泥國受到臨近的爪哇蘇祿國侵擾,浡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向黃森屏求助,讓自己的兒子娶了他的女兒,贈與黃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稱號,相當於國內的並肩王。

雙方結成緊密的聯盟後,聯手打退了蘇祿國的侵襲,黃森屏的地位鞏固下來。

永樂六年,年近七十歲的黃森屏率領子女部署一百五十多人回大明朝貢,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接見,因為年事已高,又旅途勞頓,病逝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