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曾水的畫(1 / 2)

暑假沒有結束,位於後海東岸的龍華寺也沒有往日的熱鬧,因為占據這裏的幼兒園還沒有開學。

紅色大門緊緊關閉,謝絕一切遊客,沒有了接送孩子的家長,湖邊這一片也格外安靜,連路過的遊人都很少見。

感應到裏麵沒有人,曾凡的身形輕輕飄過三米多高的牆頭,悄無聲息的落在了院子裏。

相比有意識的人來說,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對曾凡的影響更小,他有多種方法讓自己不出現在監控攝像頭的畫麵上。

寺廟的麵積不大,隻有一進院子,正殿,東西配殿的格局,房間倒是不少,曾凡找到兒子班級所在的房間,也並沒有上鎖。

有沒有鎖對他同樣影響不大,在房間裏也看到了兒子平時畫畫的座位,並沒有任何異常的地方。

根據曾凡查詢的資料信息,這座寺廟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因為某種原因損毀,後來在康熙年間重新翻建,建國後改為幼兒園使用至今。

建築的主體是清朝建的,可能某些磚頭瓦塊的材料來自於明朝,其他的與那時候還有多少關聯,實在是說不清楚了。

以曾凡現在的能力也難以準確判斷哪塊磚頭來自明朝,哪塊磚頭來自清朝,最精確的同位素測年法,都容許幾十年到幾百年不等的誤差,他在這方麵的研究有限,兩個朝代相距太近,即便懂得這些,也仍然不好區分。

再說,他過來也不是考古,而是找與曾水意念場可能產生共鳴的事物。

不一定是來自明代,也可能是現代的物品,對兒子意念場無比熟悉的曾凡,隻要靠近一定範圍,就能清晰的感應到,絕對不會出錯。

可惜在空無一人的幼兒園裏轉悠了半個小時,沒有任何收獲。

準備離開的時候,曾凡看到了牆上宣傳欄裏麵的照片,很多都是幼兒園組織小朋友們去校外參觀遊覽拍攝的,其中還有曾水的身影。

什刹海周圍有很多的景點,每個月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出去參觀一兩次,增長見聞,這些建築裏有大量明清建築,最遠的可以追溯到唐朝,當然現存的基本都是後代重建而成。

每次參觀完景點,回到家裏曾水免不得給他們說上一遍,去了哪裏,看到了些什麼,發生了哪些趣事等等。

曾凡覺得或許,這些地方也應該挨個去再看上一遍。

因為就在家附近,不止幼兒園組織他們去參觀,曾凡和薛燕也帶孩子去看過,很多地方去的不止一次兩次,至於路過的次數,那就更數不清了。

正是暑假期間,遊人比平時更多,這些景點也不例外,哪怕隻是將曾水印象比較深的地方去走一遍,也花費了曾凡一整天的時間。

火神廟,廣福觀,恭王府,景山,北海公園等等,半年多來,幼兒園老師也帶著他們這幫娃娃去過了不少的地方。

一天的遊覽沒有直接的收獲,但是結合兒子曾經的言論,曾凡把這些一點點的串聯起來,還是能了解到他一些心路曆程。

人對世界的認知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聽到的、見到的、學到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的感悟綜合起來產生的。

曾凡和薛燕教兒子的知識都是精心挑選的內容,不是直接灌輸各種成年人的觀點,而是以語言類,工具類,文學類基礎知識為主,有助於幫助他建立對整個世界更全麵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建立的過程,是由他自己主導,他們夫妻隻是引導他、幫助他去尋找答案。

對曆史的認知也是同樣,世界的曆史,華國的曆史,基本的框架概念,都教給過曾水,他實際年齡剛過兩歲,可是已經能熟練閱讀多種語言的書籍,自己查找工具書,學習生僻詞彙,書房裏的書不是很多,各方麵的知識卻很全麵,基本上能解答他大部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