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夢的同時進行各種研究,對曾凡來說已經是常態了。
隻是研究各種聚合物性能結構,對他來說是新的領域,也比平時占用了更多的算力。
好在是不負所望,經過一晚上幾十年的工作,早上起床後,他需要的改進型聚合物電解質材料出來了好幾種。
每一種都比他原先準備剽竊的材料製造起來更簡單,各方麵性能反而還有所超越,結構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可以說是幾種完全沒有關聯的材料了。
那種材料隻能算是對他的啟發,他說是剽竊都沒有人會相信。
光有固態電解質材料還不行,相對容易些的正極、負極材料也要配套,才能發揮出最大的電池能效,這些就是附帶的成果了。
有了成熟的材料配方和製作工藝,把任務分給實驗室中的三個機器人助理,用不了多久,他需要的高能效電池就可以做出來了。
當前可以商業化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最高不過每千克二百瓦時,循環充放電三百次左右,環境溫度低於零下都會大幅度衰減;內部溫度超過二百度,遇到外力撞擊都很容易起火爆炸,安全性也是很大的問題,生產成本還相當高昂,極大的限製了應用範圍。
兩相比較之下,曾凡這種跨越幾代的固態電池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能量密度和充放電次數有了近十倍的提升,適用溫度範圍有了顯著提高,也徹底解決了易燃易爆的問題,生產難度和成本降低了幾倍,完全有大規模量產的條件。
有了這樣的跨時代的電池,隻做家用的垃圾處理機器人似乎有點大材小用,曾凡又開始思考更多的應用可能。
最先想到的就是點點網絡下屬公司生產的亮點手機,平板電腦,因為電池造價高昂,價格居高不下,續航還很短,智能型的手機上市兩年多了,始終銷量上不去。
有了這種電池,續航提升三五倍不成問題,成本也能大幅下降,對於智能手機普及或許有很大的幫助。
今年初最轟動的科技新聞,就是燈塔國特其拉推出的電動轎跑量產交付,零百加速隻需要三秒多,續航超過三百公裏,刷新電動汽車多項記錄。
未來電動汽車一定會取代燃油汽車,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再過二十年,他這款電池的性能仍然遙遙領先,不做電動汽車實在是一種浪費。
同樣重量的電池,續航可以直接突破一千公裏以上,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也完全不在一個等級,電動汽車需要用到的材料也不止是電池,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新材料、新技術。
電動汽車複雜程度可比早先的垃圾處理機器人高多了,更能發揮他現在的微觀感應能力優勢,很多方麵的技術需要突破。
自動駕駛係統對別的企業來說可能還是神話,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有精衛打下的基礎,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和綜合決策能力已經可以通過程序實現出來,幾個機器人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很多方麵還優於人類。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用於驅動的電機、電控係統,車身主體結構係統,有了大量的新材料可以使用,他也完全可以拿出顛覆現有汽車產業的全新方案,以更低的生產成本,達到更好的性能體驗。
曾凡對於研發新材料興致勃勃,可是對於後麵的企業管理,以及一係列發明帶來的名利紛擾心存猶豫。
他不是杞人憂天的性格,短期內不用擔心那些問題,想要爭名奪利很難,不想要名利的話相對就容易的多,他過去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也隻是猶豫了一會就放在腦後了。
微觀感應能力突破後,曾凡感覺可以研究的東西太多了,為了不被打擾,他每天送完兒子去幼兒園後,就到五棵鬆實驗室,一門心思做各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