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末日基地(2 / 2)

極限的條件下,現在絕大部分的設備都不可用,可以不斷自主進化的生物體才最靠得住,這個前提也是有穩定可靠的能量補充和營養來源才行。

薛燕選擇的第一個末日基地就位於太平山腳下。

小院的地下室做好防水密封,在災難的初期也能挺過去,可是隨著海平麵上升,承受的水壓越來越大,後期就未必安全了。

地下室的出口在太平山腳下一個山洞裏,於是他們遊戲裏的第一個基地就在這裏,建在太平山內部,隻需要出口足夠牢固,龐大的山體就是最好的保護罩,山體內部湧出的溫泉就是基地的能量來源。

擂鼓島當初建造海底實驗室的技術,稍加改進就可以用在基地建設上麵,哪怕被海水淹沒,基地的水密門也能打開,讓他們可以進出,不影響內部的安全。

基地內部通過培養的各種植物和蘑菇來保持氧氣的平衡,同時也能為避難者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

曾凡研究的能發電的菌類為可以為基地提供一定的電能,雖然總功率很小,勝在足夠的穩定,為一些必要的設備提供能源。

太平山的基地是最早的基地,規模也不太大,算是實驗性質。

有了這裏的經驗,後續基地選址更嚴謹,還建造了幾個規模更大的基地,起到互相備份作用,隻要有一個基地能保存到冰河時期過去,他們的計劃就算成功。

這些基地也有一定的人員避難功能,但是除了經過曾凡特殊改造的人類,大部分人哪怕能長生不老,能不能躲在這裏活過幾萬、幾十萬年甚至更長久的歲月,也存在很大的疑問。

遊戲運行到現在,在曾凡很早賦予的人員選拔功能外,還被他們賦予了一定的實驗場功能,這種末日基地也是盡量仿照現實世界的條件設計建造,為以後做技術儲備。

現實世界沒有遊戲中這種世界末日的跡象,可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冰河時代大概率會再次來臨,預先做些類似的研究也沒什麼不好。

假如未來人類可以移民外星球,他們實驗過的基地建設方案,運用過的技術,同樣可以應用於月球、火星或者其他更遙遠的星球。

相比找到一個各方麵條件和地球高度相似的星球,宇宙中隨處可見的是低溫、沒有氧氣存在、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因地製宜的利用已有的能源,在這些星球地下建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基地,才是最佳選擇。

隨著技術的進步,她們遊戲裏的末日基地也將更加完善,曾凡改造神龍用到的技術,已經在遊戲裏驗證過了,現實中沒有的多種改造生物,都在遊戲中進行著驗證,這裏的驗證比單純的基因功能演化模擬更進一步,可以進行多種複雜環境、極端條件下的擬真實驗。

這些不同種類的改造生物,有的是曾凡驗證某個基因功能,有的是驗證某種改造可能,可以省去現實中很多的實驗風險,也能節省很多時間。

不必在現實中冒風險弄出來,積攢足夠多的數據,有需要的時候直接造出來,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曾凡在實驗室進行的神龍改造就是一次嚐試。

他的意念場鍛煉到現在的程度,超級大腦已經不必依賴克隆大腦而存在了,所以三顆最早的克隆大腦才停止發育,進入冬眠狀態。

實驗室養的幾顆大腦就成了雞肋一樣的存在,實際用處不大,直接處理掉又於心不忍,正好借這個機會一起放入大海,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後也許會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