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雜亂(1 / 3)

那一年的雪花飄落,梅花開枝頭,唐太宗李世民看上了武家小女武媚娘。從此,一位武姓女子把李姓江山攪得天翻地覆,改頭換麵。

初入宮時,她還是一位豆蔻年華的美少女。寡人好色,這位千嬌百媚的小美人深受太宗皇帝的喜歡,大筆一揮,封她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武媚娘可不是一個隻會打扮玩鬧爭寵的小姑娘。晚年的武則天回憶起年輕時的崢嶸歲月,不斷提起“為太宗馴馬”的光榮事跡。

唐太宗有一匹叫做獅子驄的烈馬。桀驁不馴,豪橫不羈,無人能馴。這個時候,武媚娘站出來對太宗說:“隻要給我三件工具,我有把握馴服這匹烈馬。”哪三件工具呢?一個是鐵鞭,一個是鐵楇(guo),還有一個是匕首。

先用鐵鞭鞭笞,讓它感到身體的疼痛;如果不服,就用鐵楇套住它的頭,逼它低頭就範;如果還不聽話,那就用匕首,斷其喉。大刑伺候三步走,看它是否還能繼續傲嬌如從前?

太宗一聽樂了,這小姑娘能處,看起來嬌滴滴,有事兒她真上。當場對她進行了一番誇讚。

由此件事情可以看出,當別的後宮佳人手無縛雞之力,隻會賞花賞月賞秋香的時候,武媚娘已經初露鋒芒,展現自己霸氣側漏的魄力。

一枝梨花壓海棠,可惜好景並不長。因為年齡的過份懸殊,太宗迎來耄耋之年,媚娘卻依然含苞待放。衣帶漸寬終不悔,榻前喂藥侍皇帝。就在這時,太子李治來看望自己的老爹了。

倆人年紀相仿,男才女貌,一見傾心,於是你愛我,我愛你,背地裏勾搭甜蜜蜜。唐太宗人生最後的日子裏,與病魔不斷抗爭,他的太子和小美人卻在這段時間裏你儂我儂,幹柴烈火。

一代明君唐太宗最後還是撒手人寰,武媚娘等後宮一眾佳人按照慣例,被分配到感業寺,削發為尼,常伴青燈。

想到自己花一般的年齡,要待在這麼一個禁欲難熬的地方,武媚娘當然不樂意,這位小姐姐每日急得團團轉,亟待找到突破口。她思來想去,除了曾經的小情人現在的唐高宗李治,沒人能解救自己。

機會來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唐高宗李治前來感業寺為自己的老爹進香,轉角之處,驚鴻一瞥,就這麼偶遇了一位美麗的小嬌娥。

隻見媚娘身著尼姑袍,素顏朝天,雙目含情,好一個楚楚動人的病嬌美人。記憶中那些美好的時光排山倒海湧了上來。倆人道不盡相思,訴不盡愛意,纏纏綿綿,戀戀不舍。

要說武媚娘也是命中自有貴人相助。李治的正宮夫人王皇後最近因為蕭淑妃過分受寵而發愁上火。得知武媚娘的存在後,積極力薦皇上將武媚娘接回宮中。這可把高宗皇帝樂壞了,下雨天送傘,瞌睡時送枕頭,這不是正合他意嗎?

彼時的皇後隻是把武媚娘當成自己對付蕭淑妃的棋子,自然對她百般親切,想當然認為武媚娘是自己的人,會乖乖聽話。以為找了個同盟,結果沒想到引進了一隻狼。

被封為昭儀的武媚娘進宮以後開始雄起,潤物細無聲之中,不僅除掉了蕭淑妃,就連皇後也被設計打入冷宮。

武則天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大家,即使被當成一顆棋子也沒關係。棋子有棋子的價值,抓住時機,棋子同樣可以實現反攻,笑到最後,成為最後的勝者!

李治一看皇後貴妃都沒了,就想封武媚娘為皇後,好家夥,這一想法遭到了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李治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從登基的那一天起,就沒有真正實現掌權自由,朝中一幫元老把他壓製得束手束腳。他急需一個突破口,教訓一下這些臣子,收回自己的權益。

“立武為後”正是一個大好的契機。這個時候的武媚娘,不僅僅是唐高宗心愛的女人,更是他叱吒朝廷的戰友。倆人同仇敵愾,誓要改變現狀,狠狠打擊那些自以為是的王侯大臣。於是,朝廷上出現了兩派,一個是頑固派,一個是擁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