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寫此小說的初衷,以求盡量符合現實,以及不拿讀者智商開玩笑的態度,想表明在最前麵。以避免有些不喜歡此類型的讀者們踩坑。
—————————————————————————————————————
以下是我之前,在偶然間看到的文章;覺得他們說的挺對。所以我決定,寫點接地氣的。要問我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呢?貼給你們看:
\u003d\u003d\u003d以下正文\u003d\u003d\u003d
影視劇裏是全中國最封建的地方,永遠是按地位按財產分配顏值,按顏值來分配道德和未來。這句話是華東師範大學毛尖老師,在某次演講當中客觀的解開了國產劇的“遮羞布”。
這種現象不知道已經持續了多久,如果你沒有發現,說明你已經掉進資本主義的陰謀中了。
比如2005年播出的《家有兒女》,當00後還在尿褲子的時候,這部神劇的審定細思極恐,距今十六年前的重組家庭條件,是我們奮鬥半生都難以超越的。
夏東海一家,他們的房子坐落在北京某個高檔小區,四室兩廳兩衛,麵積兩百多平;這套房子在北京是個千萬級別的存在。直到現在,對於長大的00後來說,有多少人已經過得上人家十六年前就已經過得上的生活了呢?
比如就拿租房來說,《三十而已》裏的王漫妮,月工資一萬五,能花七千塊租房子,後來房租還漲到了八千五,照租。
作為奢侈品店的銷售,每個季度,王漫妮還要買名牌鞋子,一雙三千還覺得自己賺了。
那麼問題來了,王漫妮到底是怎麼攢出來的錢,把公司獎勵的出國遊輪旅行花了一萬八將房間升為海景套房的呢?現實中,又有哪個打工人舍得呢?
再有《戀愛先生》裏的羅玥,剛回國的她試用期工資八千、轉正一萬五。
可家裏用的是五千塊的戴森吸塵器、擦玻璃機器人,隨便一雙鞋,都是四千塊+的大牌。辦貴賓卡一萬二,首付十四萬買一輛三十萬凱迪拉克,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當觀眾們見女主角如此闊綽,認為她家肯定有礦時;作者卻一再告訴你,她很窮……
還有《我的真朋友》裏的程真真,一個普通打工人;剛開始工作是客服,工作二十八天,工資隻有兩千塊,同時還欠著信用卡的錢。
可她直接給陌生人兩百塊,知道被騙了沒啥其他表情,一句話“就當作慈善了”。
兩百塊,可是打工一天都掙不來的工資哎?恕我們打工人無法理解。
住的地方就更離譜了,獨立整租上海的一室一廳,精裝修的房子,有小吧台、雙開門冰箱,開放式大廚房。嘴上說著窮死了,隨便對付的晚餐吃的還是一罐最便宜的都要幾十塊的自熱火鍋……
隻能感慨寫書人,不懂人間疾苦,也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們對窮的想象,最頂端的可能,就是讓女主坐公交車上下班了吧!
還有《夢回》裏叫茗薇的實習生,嘴上說著一沒錢二沒勢的;可人家身為北漂,就住上了精裝修的大複式。
還有《極光之戀》裏,韓星子作為女主,很窮;窮到兼職洗碗工,甚至去酒吧賣唱。然而每天能穿不重樣的當季新款。
還有《甜蜜暴擊》裏,男主明天,一窮二白,父親過世,母親離家;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還要帶著一雙年幼的弟妹。
就這…他就能靠自己打工的結餘,在寸土寸金的大深圳租到兩層帶院子的獨棟複式公寓。那怎麼凸顯男主的窮,作者有辦法;讓作為女主的方宇感歎啊,怎麼感慨?她道:“我以為我知道窮是什麼意思,可到了今天,我才真的明白…”
恕筆者見識淺薄,也是現在才知道,窮是這個意思。
之前,詞條#國產劇的窮人有多富#…甚至還上過熱搜。
很久以來,國產劇裏的窮人,是一種奇妙的存在。不是年薪百萬,就是有千萬房產。就連看個《鄉村愛情故事》,發現王小蒙家裏開這場,趙玉田家裏整田,一個個的也比我們有錢,你說氣不氣人?
每次看到國產劇裏的“窮”時,我都覺得,她們的窮不是真窮,我的窮才是。
編劇們再去渲染主角有多窮的話,我大概連窮人這個詞都高攀不上了。
隻是我們的編劇,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屏蔽了普通人身上的掙紮與困境?滿屏幕都是光鮮的物質呢?
高收入人群的生活被宣傳為主要的生活,普通大學生活得像高級白領,窮苦草根活得像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活得像天上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