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伊始(1 / 2)

斑駁的陽光灑在朱紅的宮牆上,映出園中梅花的香影,是冬日裏少見的暖陽。

青石板鋪的宮道上濕漉漉的,被宮人掃入角落的雪正融化著。待這陣子陽光過去,這路便會結出一層薄冰,走起來打滑,做事也麻煩許多。

身著絳紫色冬衣的女子正帶著一隊人順著長長的宮道走著,她身後的小宮女手中端著托盤,上頭呈著軟尺與布料。

“一會兒到了鳳儀宮,手腳都放老實點。”

“是,都聽馮姑姑的。”

到了宮道中間的宮門處,被那些小宮女稱為馮姑姑的馮尚衣頗為滿意的點點頭,高高梳起、一絲不苟的發髻盤在她腦後。上頭隻一支玉蘭銀簪墜著的銀珠跟著她動作晃了晃,卻被控製著力度,算不得亂。

宮牆裏攀出的梅枝正好碰著了隊伍後頭一個小宮女的肩膀,讓她不由得動了動。

馮尚衣皺皺眉頭,卻沒開口訓斥,她不想讓自己本來帶著善緣的麵龐染上刻薄之色。

“雖說皇後娘娘待人和善,也體諒咱們,讓咱們顧著這少見的日頭出來辦事,守好規矩麻溜點,自然也能乘著些熱乎氣兒回去。”

她不欲再多說什麼,又細細叮囑了身後八九個十三四歲的小宮女,少說話,多做事。

姑娘們怕冷,趕得上暖烘烘的陽光辦事自然興高采烈。

馮尚衣隻得再次強調,此次是去給皇後娘娘裁量新衣,與昨日那些差事的重要程度可謂是天差地別,不得馬虎。

若是一定要對比著,那就把上月去給太後娘娘裁量新衣時的仔細勁兒拿出來。

如今舜朝已經迎來了第四位皇帝,先帝於去歲冬末駕崩,太子言昭繼位登基,待二十七天孝期後便改年號為明景。

承乾已過,明景帝成了新一任天下之主。

正月初一的年節顧著先帝新喪,未能大辦。十五那天又是登基大典與立後大典同辦,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正月末還有慈安宮與壽康宮的修繕、搬遷之事,哪裏有得閑?

雖說新帝與如今的唐太後並不是親生母子,可新帝登基,卻是先尊養母康皇後唐氏為母後皇太後,再尊生母已逝惠明皇貴妃蘭氏為聖母皇太後。

內務府新采選的一批宮人有的是會說話的,自然能從那些公公們、姑姑們那兒套出消息來。

說唐太後與新帝生母惠明皇貴妃蘭氏從前是手帕交,蘭氏臨終前將自己的一雙兒女——新帝與他的長姊:明儀長公主,一同托付於唐太後撫養。

“瞧瞧聖上對待慈安宮修繕的上心,這不是親母子也勝似親母子了。”

上月二十五尚衣局等到了禦前公公錢彰的吩咐,二十六、七、八三日為聖上與太後裁量新衣,皇後娘娘病倒,聖上可不讓他人近身,先暫且放一放。

二十九日那天馮尚衣領著這群姑娘去了趟慈安宮,太後禦下極嚴,配著冬日的冷風,讓小宮女們凍得嚇得都麵色蒼白。

今時是二月初一,錢彰又吩咐說聖上特意安排這時候去給皇後娘娘裁量新衣,太後娘娘也頗為重視。至於昨日給他們太監姑姑們量的,一並忘了便是。

到了鳳儀宮宮門處,馮尚衣遠遠瞧見了一身著絳紅色冬衣的宮女候在門前。

“見過清姝姑娘,尚衣局前來為皇後娘娘裁量今年的新衣。”

馮尚衣臉上掛上笑,本就和善的臉皺成了一朵花。

讓她如此尊敬的那宮女年紀不大,十七八歲的模樣,做到了皇後身邊的貼身侍女,行事風格自然是少見的穩重。

“馮姑姑來的巧,娘娘晌午歇了會兒,這會正得空,”清姝笑著,不著痕跡的瞥了眼馮尚衣身後排成一溜的小宮女們,“後頭拿了布料來的姑娘們先跟進來吧,待娘娘挑完,你們可早些回去吃碗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