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少年(1 / 2)

蟬鳴蛙叫,夜色昏暗,月牙高高懸掛在樹梢。

兩間土坯房趴在村子的最西頭,房前是片空地,雜亂無章地長著些不成材的樹,一個簡易的搖椅被一位清秀少年從屋子裏搬了出來。

少年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穿的十分簡樸,麵容清秀,他將搖椅擺在了土坯房的窗下,一抬腿躺在了上麵,順手從旁邊的地上薅了一根小草,用手抹去泥土,叼在了嘴裏。

搖椅搖晃著發出吱呀吱呀地響聲,少年躺在上麵,望著天上的月亮。

“朱辭,該睡覺了。”土坯房裏傳來一道婦人的聲音。

“哎,就來了,娘。”少年微微仰起頭喊道。

朱辭嘴上應著,卻一點也沒有回屋睡覺的意思,他將雙手枕在頭下,找了個舒服的姿勢,慢慢閉上了雙眼。

寧夏的晚上,四周靜的很,隻能聽到幾聲蟬鳴。

吱——

伴隨著一道開門聲,一個婦人從土坯房裏走了出來,她的手裏還抱著一床薄薄的被褥。

婦人來到窗前,將手裏的被褥蓋在了已經進入夢鄉的少年身上,伸出手滿是疼愛的摸了摸少年的頭,回過身進入了屋子裏。

聽到關門聲,少年輕輕睜開眼,歎了口氣。

他翻身下了搖椅,回頭透過窗戶看了眼已經年近半百的娘親,一咬牙轉過身向村口走去。

少年剛轉過彎,就看見麵前整整齊齊地站著十三個人,他們全都一襲黑衣,臉上戴著麵罩。

正是永樂大帝的貼身侍衛——錦衣十三人。

“辛苦了,讓你們等這麼久。”朱辭看向幾人開口道。

一位錦衣人向前走了一步,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不和你娘親說一聲嗎?”

朱辭抿了抿嘴唇,回頭看了一眼土坯房,搖了搖頭:“兒行千裏母擔憂,不知道怎麼說。”

錦衣人歎了口氣:“也是,早年的時候我師父曾和我說‘別和母親訴苦,她幫不上,也睡不著。’當時不以為然,現在想想確實如此。”

才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朱辭,對著老房子緩緩蹲下身,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個響頭,隨後頭也不回的向村口走去。

“走吧。”領頭的錦衣人沉重地開口。

身後的十二位錦衣人步伐輕捷地跟了上去。

……

……

土坯房裏,

陳舊的桌上,點著一根快要燃盡的蠟燭。

婦人借著微弱的光芒,手裏正織著毛衣,那是她為他兒子朱辭入秋準備的。

……

……

村口處,十幾匹駿馬被幾個人牽著,他們站的筆直,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黑夜裏一行十四人緩緩從村中走出,牽馬的幾人立刻低頭以示恭敬,為首的一人向前一步,抱拳行禮。

“末將王凱旋,參見錦衣十三人,馬匹已備好,靜聽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