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之地,民間自古傳承不斷。
川北一隅,山脈綿綿不絕多河流。
匡山之下,涪江河畔。
見一處大宅院,幾進幾出。建築頗有民國之風,當年必定是富豪人家修建。不過現在看著破爛不堪,處處都是修補痕跡。
此為李家老宅,聽聞祖上出個了不起的木匠。專為達官貴人修建房屋宅院,還懂風水布局。周圍幾個州縣,非常聞名。
晚年金盆洗手,跟著幾個兒子,回鄉居住於此。大興土木,建了李家祖宅。
老祖宗花了半生錢財,清末捐了官。不過沒兩年就民國了,老爺子耿耿於懷,鬱鬱而終。
距離宅院不遠的田野裏,還有塊殘破碑文。記錄著這一切故事,十裏八鄉都知道怎麼回事。不過墳墓早被扒幹淨了,現在都變成了良田。就連壘墳的青條石,也在破四舊時候拿去修橋鋪路了。這也算是子孫後代們,能享受到的唯一福利待遇。
涪江河對岸,別看不起眼幾片小山丘。可謂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裏出了一位謫仙人,中華曆史上下五千年,也就數這一位敢稱仙。
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甘肅隴西,生於蜀地綿州昌隆縣。昌隆縣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江油市。
這裏留下了很多詩仙太白的傳說,自古到今也是諸多文人墨客打卡之地。
曾經詩仙出生地叫什麼?也不可考究。不過現在這裏叫青蓮鎮。既然詩仙李白號青蓮居士,那麼改名成青蓮鎮也無可厚非。
這故居如今變成了公園,連綿山中幾公裏。有機會讀者可以前去旅遊觀光,還有些古遺址存在。江油本地的風土人情,也別有一番風味。
特別推薦江油肥腸,數市老火車站那裏的川羅肥腸最正宗,味道巴適得板!很多年沒有回老家,也懷念家的味道。
我年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詩仙李白的後代。可家族族譜壓根也沒往這上麵靠,再說自己也沒有吟詩作對的慧根。也就吹吹牛,經不起推敲。
我土生土長在這老宅裏,家裏獨苗一個。父母一輩人正趕上計劃生育,隻能生育一個。多了就破壞計劃生育,是國家的罪人。
父母兩老也窮苦,就是想生也要考慮經濟狀況。不是養活不了,而是交不起天價的罰款。
父親從小也沒有雙親,爺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聽長輩們說,是個團級翻譯官。朝鮮戰場上右腿炸傷後,退伍回來安排在鄉公所上班。可惜了爺爺舍不得家裏的田地,堅持回家務農。
那時候老爸也才7歲左右,爺爺就得了肺癆,早早的撒手人寰了。家裏重擔壓在奶奶身上,再加上幺爸才出生。奶奶身體也沒恢複好,第二年也隨爺爺去了。
老爸是家裏老大,還有一個5歲妹妹。1歲左右的弟弟。在長輩們的操持下,姑姑和幺爸都送人了。換回來了一籮筐紅薯土豆,老爸才熬過了那個難忘的冬天。
爺爺輩有三兄弟。由於爺爺奶奶走的早,家裏的產業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反正我懂事開始,什麼魚塘,竹林,樹林啥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