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注定(1 / 2)

崇禎十四年七月,洪承疇突然向清軍發動了攻勢,清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皇太極接到奏報,當即親自領盛京兵馬增援。老皇這是帶病出征,一路上鼻血流的止不住,也不知道他是覺得流出去浪費呢還是怕弄髒了衣服,讓人弄了個碗在鼻子底下接著,據說接了幾十碗!

手下人看著皇太極這樣兒也瘮得慌,就勸老皇休息休息再走,起碼您把這鼻血止住啊。

皇太極端著碗說到:

“還休息個屁啊!我是沒長翅膀兒,我要長了翅膀我都想飛了去!”

整跑了兩天兩夜,終於趕到了地方,

八月二十日,兩軍列陣,在鬆山腳下一場大戰。

兩邊都玩了命了,大炮統統拉出來,先是火炮對射,然後騎兵衝鋒,最後步兵肉搏,直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一天下來,雙方傷亡基本相當。

皇太極意識到,這麼打是不行的,拚消耗,那根本拚不起。

老皇又從枕頭下麵把他的軍事參考書《三國演義》拿出來了。然後點上燈,在燈下認真的學習《三國》,看著看著,皇太極的眼睛亮了,書裏放出萬道金光,老皇緊握拳頭說到:“對!就這麼幹!”

(對以上場景不熟悉的同學,可以參看六十年代經典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

第二天,皇太極命令阿濟格率兵直撲明軍的後勤補給基地——筆架山。

筆架山儲存著明軍所有糧草,一共十二座糧堆。

阿濟格不費吹灰之力就將筆架山占領,守糧的明軍基本毫無抵抗。

當然,抵抗也是白抵抗,一般後勤部隊的戰鬥力總是差點兒。

阿濟格下令,將能搬的全搬走,搬不走的一把火燒成白地。

戰役的結局,就此注定。

明軍士兵隨身帶的口糧隻夠維持三天,現在糧草被劫,軍心就亂了。

洪承疇麵臨的狀況,用他自己的話說叫:“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竭。”

老洪隻好把各位總兵找來開會,看看下一步怎麼辦。

討論了一天,最後決定——突圍。

這個決定沒錯,畢竟現在洪承疇手上還有十幾萬兵馬,進攻沒把握,突圍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保存實力是明智的選擇。

但突圍是個複雜的事兒,這麼多人馬總的有個計劃,不能說聲跑,大家就撒丫子各奔東西,那不就亂了嗎?

事實上,就是亂了。

大同總兵王樸,從洪承疇那兒一散會,連夜就帶人跑了。

我們前麵兒說過,打仗就怕這種事兒。

王樸第一個跑,吳三桂第二個跑,其他人跟著一起跑,十三萬人,土崩瓦解,什麼也不要了,換上運動鞋玩兒命的跑,據說光踩就踩死了五萬多!

清軍發現明軍逃跑,趁勢掩殺,前追後堵,王樸和吳三桂跑到杏山又中了埋伏,所部全軍覆沒,倆人僅以身免。

他們跑的時候洪承疇正在大帳裏睡覺呢,聽到外麵轟隆隆的響,以為是打雷,趕緊爬起來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