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時宜憶往昔(1 / 2)

既然答應參加周家老太太的壽宴,作為晚輩,自然不能失禮。在送老人禮物的問題上,時宜作難。一是家庭原因,自幼不曾與老人相處;二是周家老太太什麼名貴東西不曾見過,自己送的禮物怕是入不了眼,鬧了笑話,總歸麵上不好看。

時宜很為難。她是女孩子,自幼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裏,又是幺女,自是不受待見。母親首當其衝,奶奶常指責其“肚子不爭氣”,婆媳關係緊張,見麵不曾有過和顏悅色,時歡作為長女,奶奶雖小有不滿,倒不算苛責,時宜卻不那麼幸運,自小對“爺爺”、“奶奶”缺乏親情上的概念,對她來說,不過是普通老人稱呼。

孩提時,就不曾受過照拂;垂髫時,便幫爺爺奶奶撿柴火以換取喜愛。自記事起,時宜不曾被爺爺奶奶擁抱、親吻、愛撫、誇獎。所有祖孫應有的情誼,時宜都不曾享受過,久而久之,便愈發懼怕,不敢往前,因此少了往來。

時宜還記得,奶奶把放壞的肉包子拿她吃,自此,時宜再也不願意吃包子。最開始,連包子都聽不得,逢年過節的餃子都不願吃,隻要是皮包餡的東西,一概拒絕。這種狀況,一直到工作後,才好轉。隻不過,她還是克服不了心理障礙吃包子。

她對奶奶的印象很少,隻記得那個餿包子、擀麵杖,所有童年以為的“罪惡”,是從奶奶這裏體會到的。對爺爺這個人的印象更是離譜,她記憶中沒有和爺爺相處過。如果說對奶奶還有“惡人”的印象,爺爺那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她記得擀麵杖打到背上的疼,吃到嘴裏是餿了的包子,大聲責罵的口不擇言,還有夏天瓢蟲的麵湯,在烈日下罰站……

她身為女孩子,自然而然地,出生之後麵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來自至親的“性別歧視”。

母親在40歲的高齡終於產下一子,隻不過,奶奶死在了前一年。她盼了一輩子孫子,到死不曾如願。

時宜一直不願意與人提自己的弟弟,並非姐弟關係不好,隻不過是覺得太辛苦了。不論是母親在求子過程中所受的折磨,藥物不斷,“計劃生育”政策下,時宜總是被迫東躲西藏;父母千辛萬苦求子之後卻無精力照顧,不曾正確引導。對自己是折磨,對孩子也是一種折磨。

時宜弟弟,名天齊,名字是一早便有的,是爺爺一早便取好的,寓意“與天同齊”,更有“齊全”之意。那時候爺爺精神還沒有問題,沒過幾年,便有嚴重的精神問題,再後來癱瘓在床,行動不能自如。

時天齊是在眾人的期盼中出生,自小備受寵愛,因此驕縱。他從不叫時宜姐姐,總是直呼其名。自從有了弟弟,時宜沒少受委屈,總是被弟弟欺負。

想到過去的一些事,時宜歎了一口氣,不願再回憶往事。

時宜深知“禮物貴在心意”,不打算送超過承受能力的名貴禮物。眾人隻知,周家老太太出身釀酒世家,釀得一手好酒。卻少有人知道周家老太太曾是作家綠葉的忠實粉絲。綠葉一生短暫,生前無人問津,死後第十年卻名聲大噪。作品留存於世少之又少,他曾公開透露作品《孤》,卻無人期待,直至死亡,都不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