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枝黃花
地方名:冬節花、百條根、鐵金拐、黃花仔(泉州、惠安、南安、安溪),土苦菜(永春),一枝花、紅杆一枝香、紅腳棉某仔(仙遊),百根草(莆田),苦菜仔(德化),萬根丹(泉州、晉江)。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一至二尺。莖 直 立,基 部歪斜,分枝少,光滑,有時稍帶紅色。須根多,細長。葉互生,卵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一至二寸,先端尖或鈍,邊緣有不規則尖銳鋸齒,基部下延成柄,莖部葉有長柄。花黃色,頭狀花序,排列成總狀,頂生或腋生。瘦果圓筒形。
生長環境:山坡赤土地、路旁幹燥地。
采集加工:藥用全草、根。秋冬季采收。洗淨、鮮用或陰幹備用。
性味功能:苦辛微溫。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癰解毒。禁忌:孕婦忌服。
主治用法:
1。咽喉腫痛、單雙蛾(扁桃腺炎):鮮品一兩,水煎服;另取鮮品搗汁酌加醋含漱。
2.癰疽腫毒:鮮品一兩,水煎酌加酒服;另取鮮品搗爛,加熱酒淬,外敷患處。
3.跌打損傷:鮮根六錢、豬瘦肉四兩,水燉服,每日一次,連服三至五天。
4.傷風感冒:幹品五錢、水煎服。
5.肝硬化腹水:鮮品二兩,水煎服;或加蟶幹燉服。6。毒蛇咬傷:鮮品五錢至一兩,水酒各半燉服,流搗
冷飯外敷。
2, 一點紅
地方名:葉下紅、小紅草(莆田、惠安、泉州、南安、安溪),田芥(仙遊)。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分枝,高尺餘。葉互生,下部的葉略呈圓形,有葉柄,上部的葉常呈羽狀分裂,無葉柄,抱莖而生,葉背紫紅色,被毛。頭狀花序頂生,管狀花冠,淡紫色,總苞呈圓柱形。
生長環境:山野、園岸、路旁、曠地。
備用。采集加工:藥用全草。夏、秋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
性味功能:苦微辛涼。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
1.咽喉部炎症:鮮品三兩,取汁酌加醋內服。
2.小兒胎毒及預防小兒癤療:鮮品一至二兩,搗取汁酌加蜂蜜調服;如作預防用,應於小兒出生三天內即給服用(量酌減)。
3.水腫:鮮品二兩、燈心草一兩,水煎服。
4·療瘡癰腫及各種無名腫毒:鮮品適量搗爛外敷;如疔瘡等急性腫毒,可同時內服本品;如乳癇,內服本品時酌加酒。
5.毒蛇咬傷:鮮品三至四兩,搗取汁調酒服。
6·膽囊炎:幹品五錢,水煎服,一天一次,連服七天。
7.丹毒:鮮品搗汁調醋合雄黃少許塗抹之。
3,一包針
地方名:鬼針草(南安、安溪、莆田),劉寄 奴(泉州、德化、仙遊、惠安、永春),跟人走(泉州),帶人走(仙遊)。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一至三 尺。莖 直立,四稜形。葉對生,為一回羽狀複葉,下部的有時為單葉,小葉三枚或五至七枚,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花黃色,有少數舌狀花冠。瘦果長線形,頂端冠毛芒狀如刺毛,便於粘附他物,散布遠方。
生長環境:原野、路旁等。
采集加工:藥用全草。夏秋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備用。
性味功能:苦平,無毒。清熱解毒,活血散痰。禁忌:孕婦、胃腸虛寒、氣血衰弱忌用。
主治用法:
1.急性蘭尾炎:鮮品三兩,水煎服:或酌加蜂蜜調服。
2.痢疾、胃腸炎、腹膜炎:鮮品二兩,水煎服;或酌
加糖調服。
3.外感風熱咳嗽:鮮品一至二兩,水煎代茶飲。
4.毒蛇咬傷:鮮品二兩,水煎服,渣搗爛敷患處,日二次;或用幹品加幹山梗菜各等量,研末,每服五分, 日二至三次。
5·小兒疳積:鮮品一兩,加雞肝或冰糖,水煎服,日一次,連服三天。
6.崩山療(氣性壞疽):鮮品適量,水煎薰洗患處。
7·燒傷、燙傷:鮮葉搗汁塗抹患處。
8.尚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腦炎、喉炎、鼻炎、黃癬、跌打損傷,用鮮品一至二兩,水煎服。鼻炎可取葉揉爛塞鼻孔,左右輪換;跌打損傷內服酌加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