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起(1 / 2)

生命的盡頭,是山,是水,是南方世界的燈塔,是北方雪域的冰山,是東方滄海的仙島,是西方天城的曙光,是結束,亦是開始。去一趟忘川河,喝一碗孟婆湯,攜一支曼珠沙華,跨過那一座奈何橋,過往與我無關,它化為前世的煙塵,落滿來世的夢境。夢醒時分,是新的草木,是新的晨霧。撥去那層層晨霧,去重征,重征那一條仙路。

恰是第一縷曙光穿過樹林中的狹隙,吳淵從近日頻頻煩擾他的夢境中醒來,陽光正斜照在他的臉上,使他五官的棱角更為分明,如若從九天之上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此時此刻,他那一襲白衣上沾染了些許泥土,卻絲毫不影響他那決勝人間的氣質。他緩緩起身,離開那棵他倚了一夜的枯木。腰間佩戴的玉佩發出清脆澄澈的鳴聲,他徐徐走出這片森林。那棵他斜倚了一夜的枯木,竟然在他走後的幾個呼吸間重新煥發了生機,一隻蝴蝶落於重生的枯木之上,雙翼的脈絡發出淡淡幽光。

這雲嶺王朝最繁華的地方莫過於京都雲嶺了,當初開國皇帝鄭臨定國明定京都名時受到一眾大臣和百姓的反對,他們認為如此國名如同窮鄉僻壤,尤其是京都之名竟與國名相同,實屬小國作風。但鄭臨卻力排眾議,他要人們牢記國之本,國之源,他不願人們忘記開國元勳們最初便是在雲嶺之中結盟,進而攻打奴役百姓的金尊王朝。說起鄭臨,他倒也是一個怪人,自幼孤苦,十二歲前乞討為生,十二歲時正趕上金尊王朝和東方的雲海王朝作戰,彼時兩國勢力相當,卻不曾想雲海王朝出了一位奇才,無人知其姓名,他對外也隻稱自己為“望海孤者”,於是乎軍中皆稱他為望海大人。他懂陣法,兵法,謀略,至於武功,倒是沒人見識過,不過據說有人曾見過他在深夜到海邊去練武,見者稱其真氣蓬勃,隻是把手輕輕放在海水表麵,然後一動真氣,便形成巨浪,十米處隻有一尺高,但到了百米處,卻形成了百米高的巨浪。奇怪的是,他從未在戰場上顯示武力,別人問他,他堅定的說自己不會絲毫武功,別人若問的多了,他便惱了,眾人也識相,不再糾結於此。談及他的兵法謀略,真是無與倫比,在金尊王朝與雲海王朝的大戰中,屢創奇功,不曾有敗績,這使得金尊王朝兵力大減,那時候民間大肆招兵,十二歲的鄭臨便是此時告別了乞討生活,進入軍隊。

在軍隊中,眾人見他年齡尚幼,皆動了惻隱之心,隻是讓他在炊事班中幫忙,不讓他上戰場,其實上了戰場也沒什麼用,畢竟十二歲的兒童能驚起多大的風浪呢?這樣的時光過了差不多三年,也就是鄭臨十五歲時,雲海王朝的望海竟在一個夜晚突然消失,對此,眾說紛紜,雲海王朝想極力封鎖消息,奈何人言難鎖,不久後金尊王朝便得知此消息,鄭臨也下定決心踏上戰場,成就一番功名。那三年來,金尊王朝一直被雲海王朝壓著打,如今取得反敗為勝的契機,個個都卯足了勁,竟然在一年內收回了過去三年所丟失的土地。原本的鄭臨隻是在軍隊的炊事班,並不知戰爭的殘酷,此番踏上前線,他見了太多生死,有人在生死關頭跪地求饒,也有另一些人堅守氣節,但不論如何,結果都隻有一條——死。鄭臨不解為何要殺死所有敵人,那時的將軍告訴他:戰爭的實質不過是通過某些手段達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與結果,殺戮便是一種最直接最殘酷的方法。後來金尊王朝吞並了雲海王朝,鄭臨由於在戰爭中屢屢建功,被封為雲海王,總管原雲海王朝。他為人寬厚,天下四方皆向往他所管轄的雲海郡,可皇帝怎可讓旁人比自己更得人心,百般周折,給鄭臨定罪,接連而去的是不斷的討伐。鄭臨一心想著忠誠,他也明白皇帝之意,準備到京“請罪”,但他在路上的所見所聞改變了他的想法,也改變了天下的格局。

那時鄭臨踏上了入京請罪的路,他一人一馬從雲海郡出發,向京城平昌出發,路經雲海郡最北側的雲嶺。山下有一小村,鄭臨經過時,當地官吏正在挨家挨戶地征收賦稅,本是平平無奇之事,卻不曾想這裏的官吏按照一又十分之一的比例去收稅。鄭臨想著入京後向皇上稟報此事,正當他準備離去時,他聽到村邊一戶人家的苦苦哀求。“大人啊,家裏隻有這些錢了,下次再交行不行啊大人。”“是嗎,哥幾個進去搜還有沒有值錢的物件拿來充當賦稅。”說罷,隨從官員進到人家家裏了。這山腳下的村子中大部分村民都以務農為生,這家人也不例外。“大人,找到了一塊兒銀子,還不輕,值幾個兒錢。”“好啊,刁民竟敢如此欺瞞!”農夫苦苦哀求,說這是為他兒子治病的錢,他老來得子,兒子卻體弱多病,此時正臥於床上。聽到外邊爭吵,兒子咬著牙屏著氣艱難地爬起來。農夫向官吏哭訴不得,隻好伸手去搶這銀子,幸運的事,搶到了,但這又何嚐不是不幸的開始。官吏們眼神凶狠向農夫走去,近身後便開始了毆打,農夫隻得抱頭臥倒在地,手裏緊緊攥著那塊銀子,官吏們怎會罷休,一頓毒打過後便從手裏搶來了銀子。農夫又要搶回銀子,一時間哭訴聲,打罵聲不停,屋裏的兒子正好走出來家門,除此之外,村裏的其他村民也聞聲而來。眾人議論紛紛,皆替農夫鳴不平。官吏見此狀況,一腳踢到農夫胸前,這一腳用盡了力氣,剛爬起來的農夫又倒了下去,口中吐出了血沫,兒子見了此場麵,跑過去跪坐在農夫身前,“爹,你不要有事啊爹。”孩子,好好活著,讀好書,以後做個好官,脫離這個階層。”語罷,原本搭在孩子肩膀上的手重重的滑落到地上,眼睛裏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同時又帶有著擔心。那些個官吏們見此狀況,居然毫無波瀾,這的的確確應了那個成語,司空見慣。小孩子雖然年小,但也懵懂著替父報仇的道理,像一隻小老虎一樣衝向那些官吏,撲到了主事的官吏身上,一口咬在了肩膀和脖子的連接處,那官吏嚎叫,同時擊打著那孩子。畢竟是年小,被那個官吏一把摔在了地上。那個被咬的官吏拔出劍,向孩子直刺過去。村中人驚呼,大喊不要,劍影在孩子的瞳孔中放大,當所有人認為孩子將遭遇不幸時,鄭臨拔出劍,空中一道血痕飄過,那官吏應聲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