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炎帝與潘哲(2 / 2)

日子一天天過去,部落裏依舊按照著傳統的方式生活著。而潘哲,除了日常的醫官職責外,依舊在偷偷地鑽研著脈象學。他常常獨自一人在山中的小屋內,研究各種草藥的特性,結合脈象變化,探尋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次,部落裏的一個孩童突然昏迷不醒,高熱抽搐。族中的醫士們按照神農本草的記載,用了各種清熱退燒的草藥,可孩童的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眾人焦急萬分,這時,有人想起了潘哲,便急忙將他請了過來。

潘哲趕到後,立刻為孩童診脈。他的手指輕輕搭在孩童的手腕上,眉頭微微皺起,片刻後,他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根據脈象,他判斷孩童並非簡單的外感熱病,而是體內髒腑失調,引發了邪熱內擾。於是,他開出了一副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藥方,其中不僅用到了清熱的草藥,還加入了一些調理髒腑的藥物。

眾人對潘哲的藥方半信半疑,但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然而,奇跡發生了。在服用了潘哲的藥後,孩童的病情逐漸好轉,高熱退去,神誌也慢慢清醒過來。

這個消息很快在部落裏傳開,人們對潘哲的脈象學開始有了新的認識。一些年輕的醫士,甚至主動找到潘哲,向他請教脈象學的知識。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改變炎帝和部分長老的看法。

在他們看來,這隻是一次偶然的成功,並不能代表脈象學就真的比神農本草更有效。他們認為,潘哲的行為,依舊是對老祖宗的不尊重,是對傳統醫道的挑戰。

不久後,部落與相鄰的部落發生了衝突,許多族人在戰鬥中受傷。潘哲作為醫官,第一時間投入到救治傷員的工作中。他運用脈象學,快速判斷出傷員的傷勢輕重和體內的氣血狀況,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在他的努力下,不少重傷員都脫離了生命危險。可即便如此,炎帝在看到潘哲使用脈象學診斷治療時,臉上依舊沒有露出讚許的神色。

在一次戰後的總結會議上,炎帝看著忙碌的醫官們,緩緩說道:“此次救治傷員,諸位都辛苦了。但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我們部落的醫道,應以神農本草為根本。潘醫官,你在救治中使用脈象學,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新奇,就偏離了老祖宗的傳承。”

潘哲心中一陣苦澀,他看著炎帝,眼中滿是不甘:“大人,我並非要取代神農本草,隻是想讓我們的醫道更加完善。脈象學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病症,這對救治族人是有益無害的。”

炎帝微微搖頭:“潘醫官,你若真的為部落著想,就應該把精力放在傳承和發揚神農本草上。這脈象學,就不要再繼續鑽研了。”

潘哲知道,自己與炎帝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他心中明白,在這個部落裏,他的醫道理想恐怕很難實現了。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潘哲做出了一個決定。他決定離開這個他生活了多年的部落,去尋找一個能夠包容他的醫道理念,讓他繼續探索脈象學的地方。

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潘哲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帶上他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悄然離開了部落。他望著部落的方向,眼中滿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許。

他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路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他都會與當地的醫者交流,分享自己的醫術,同時也學習他們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脈象學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他也漸漸聲名遠揚。

多年後,當潘哲再次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時,他已經成為了一位備受尊崇的名醫。他的脈象學,也在無數的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此時的部落,在經曆了許多事情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炎帝已經年邁,新的首領開始掌權。當潘哲再次踏入部落時,受到了族人們熱烈的歡迎。

新首領親自接見了他,對他這些年的成就表示欽佩:“潘醫官,你的醫術如今已經傳遍四方,我們部落為有你這樣的醫者而感到驕傲。當年,炎帝和長老們對你的脈象學有所誤解,如今看來,你是對的。”

潘哲微微搖頭,眼中滿是感慨:“這並非我一人之功,而是醫道探索的必然。神農本草是我們的根基,而脈象學則是在這根基上開出的新花。它們本就不應該相互排斥,而是共同為了救治蒼生而存在。”

從那以後,潘哲留在了部落,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族中的年輕醫士。在他的努力下,部落的醫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神農本草與脈象學相互融合,為族人們的健康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而潘哲的故事,也在這片土地上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一段關於醫道探索與傳承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