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打虎被她這突然的舉動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但看著鬱晚月那雙澄澈又堅定的眸子,他鬼使神差的就接了過來。
紙上沒有別的,正是歌譜……甚至連歌詞和編曲都已經完成了。
陳打虎戴上耳機,鬱晚月就拿起錄音機,手指笨拙的在上麵摁了幾下。
這種錄音機她從來沒用過,昨天在家搗鼓了半天才學會怎麼聽歌和錄音。
錄音機裏的磁帶慢慢運轉起來,聲音通過耳機傳達到陳打虎的耳朵裏……
開頭是一陣輕緩的鋼琴音,幾個節奏後,輕柔空靈的女聲開始吟唱——
【散落的月光穿過了雲】
【躲著人群】
【鋪成大海的鱗】
陳打虎閉上的眼睛猛地睜開,一把扯掉耳機問道:“你唱的?”
鬱晚月:“對,我自己錄的小樣。”
歌曲小樣,也就是demo,是指歌曲的演唱演示。
一首歌曲寫出來還停留在紙質層麵,需要把它變成一段真實的旋律或者歌曲才方便他人評判欣賞。
在鬱晚月原來的那個世界裏,科技已經很發達,作曲家寫完歌曲都不需要找真人來錄製,直接用電腦軟件就能生成歌曲小樣。
這裏還是90年代,鬱晚月隻好親自上陣錄小樣。
“你國語什麼時候說得這麼好了?”陳打虎驚奇的望著鬱晚月。
“嗯,我偷偷學的……”鬱晚月現編了個借口。
陳打虎沒深究,反而滿臉欣慰道:“唱得也蠻好聽的。”
頗有一種老父親看著女兒出息了的感覺。
再次戴上耳機,主歌的旋律還在鋪陳推進……
【海浪打濕白裙試圖推你回去】
【海浪清洗血跡妄想溫暖你】
【往海的深處聽 誰的哀鳴在指引】
【靈魂沒入寂靜 無人將你吵醒】
“這歌……”陳打虎眉頭緊皺,感覺心裏有點兒堵。
好聽當然是好聽的,但是越聽越抑鬱是怎麼回事?
緊接著,更加抑鬱的高潮吟唱來了……
整首歌聽完,陳打虎默了。
他拿起曲譜又仔仔細細的看了遍歌詞,“歌不錯,就是有點兒太壓抑了。”
鬱晚月伸手從包裏又掏出一份曲譜,遞到他眼前,“那這份呢?”
陳打虎一看,這一份曲譜竟然也是《海底》,再一細看發現又不是。
“這個不錯!曲子相同,隻是在歌詞上做了一些調整,就讓歌曲的整個感情基調變了!”
陳打虎掃了一眼這個詞曲作者,毫無意外,又是朝星。
“這個版本有小樣聽嗎?”陳打虎目露期待。
鬱晚月:“沒有。”
這一版《海底》她唱不了,自然也沒錄小樣。
聽到沒有小樣,陳打虎失落了一刻,然後又把注意力放在了詞曲作者朝星身上。
剛剛他已經注意到了,這兩首歌不僅作曲人、作詞人是同一個人,甚至連編曲人都是朝星!
這位朝星竟然是個能集作曲、作詞和編曲三位於一體的難得人才!
樂壇人才濟濟,倒不是沒有這種三位一體的大佬。
隻是,太少了。
一般的作曲人和作詞人都隻是專注於自己的領域,並不是他們不想跨界,實在是太難做到了。
“這個朝星能挖過來嗎?”陳打虎急切的望著鬱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