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自家居住地附近有資質不錯的公辦學校,沒有必要舍近求遠。要知道,每天多睡一點,對處於身體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很珍貴的。
其實,孩子的未來三年不僅需要求學,也需要健康的身體。如果家長執意跨區選擇學校,就要多考慮一下交通的便利因素。 比如,學校是否靠近地鐵沿線,是否靠近公交站點……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有些學校離家較遠,每天用在路上的時間都要幾個小時,會極大地占用孩子的休息和作業時間。這一點也需要家長認真考慮。家長在慎重選擇學校的同時,也關注一下孩子的腳下。
從孩子實際出發,量體裁衣
有這樣一位家長:
像其他的家長一樣,孫明的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上個重點中學。可是,考慮到兒子的學習成績,爸爸決定通過一些特殊渠道為兒子爭取一下機會。
當時,被孫明的爸爸相中的是市屬的重點中學,一直以來,爸爸都想讓兒子進這所學校讀書,一來自己臉上有光,二來離家又近。可是,兒子就是不爭氣。
為了兒子的前途,爸爸決定走一遭,因為他知道,這所重點中學的校長是自己的一個小學同學,而且關係還不錯。
這一天,爸爸帶著孫明來到這位老同學的家裏做客,當然他也沒忘了準備一份厚禮。這位同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最後,對方答應,隻要孫明上了線就接收。
可是,結果呢?孫明的總分和人家相差20分。當時,這所中學還招一個特長班。特長班的分數要求沒有那麼高,但得有特長。孫明的爸爸看到這是一個機會,便利用校長的關係,和這些主考官都吃了個飯,當然,少不了派送一些紅包。
結果,孫明被錄取了。可是,孫明在特長班裏,感到很壓抑,因為他什麼特長都沒有。同學們都看不起他,很快他便不想去了。最後,不得已,隻好給他轉到了另一所普通中學。一想到自己前前後後花了一大筆錢,孫明的爸爸就感到冤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擇校需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要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對孩子的學習程度和各方麵素質要有客觀的評價分析,不能盲目擇校。有的學校尖子生薈萃,孩子如果選擇這樣的學校,可能進去後會感到壓抑,甚至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趕上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感到厭學,甚至對學習采取放棄的態度。
綜合對比目標學校
家長要對備選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業績、辦學特色、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再從孩子本身的實際出發,從備選的眾多學校中選擇3-4所參加擇校考試。
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3點:
在不低估任何一所學校的前提下,對各所學校的現狀有個總體印象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可以避免孩子忙著趕“擇校大集”,弄得孩子身心俱疲,不能正常發揮。
在精力充沛的前提下,參加三四所學校的擇校考試,可以增加被一所自己心儀的目標學校錄取的可能性。
練習時間
上學是孩子的事情,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逼迫孩子;更不能有違孩子的成長規律,否則,隻能是得不償失。
固執己見要不得——備戰小升初有些常識要了解
隻要是經曆過一次小升初,家長們都說會小升初簡直就是一嘲戰鬥”。
有些家長有了這樣的經曆之後,增長了很多見識,發現有一些必要的常識是必須具備的。而且,隻有具備了這些常識,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才不會糊塗,才不會錯失一些機會。
那麼,是哪些常識呢?
對於教育局的正式文件,不能等待
如果孩子想考特長生,你必須從五月份開始經常到招收特長生的各中學網站留意相關信息,或打電話到學校招生組、教導處谘詢。如果傻傻地等待教育局文件安排的時間,那你就錯過了各中學特長生考試的時間。
有些教育局文件安排的特長生報名考核時間在六月下旬,但是,各中學在此之前都已經各自安排完成了特長生的初試和複試,而教育局組織的特長生複試隻是走形式而已。
要認真填寫學校網站的“招生信息收集表”
在很多公辦學校的網站上,都會公布最新的招生信息。如果相中了某所中學,就時刻關注該網站的更新。一旦看到了這樣的信息,就要按照相關的要求認真填寫。如果你事先不知道這些常識,錯過了這些,就錯過了孩子考試報名的機會。張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錯失了一次機會。
4月份,孩子們都在緊張地備考,而家長們則正在緊鑼密鼓地幫孩子選擇學校。由於互聯網的盛行,很多學校都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招生信息,可是,對網絡一無所知的張爸爸卻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
為了獲得第一手的招生資料,張爸爸每天都要到心儀的學校門前走一遍。可是,最後他才發現,自己居然耽誤了兒子。
原來,這家學校的考生報名通知,早就在學校的網站上發布了,考生隻要下載相關的資料,填寫具體的信息就可以了。可是,由於張爸爸不懂電腦,而且,張華那段時間也忙於複習,沒有上過網……
看到這個結果,張爸爸感到很後悔。最後,隻好給兒子報了另一所學校。
不要錯過“才藝展示”
教育局明文規定:在小學畢業考試之前,各中學不能組織各類升初考試。因此,各中學自己組織的特長考試都不叫“考試”,叫“才藝邀請賽”“才藝展示活動”等。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是可有可無的,其實,這些活動才是各中學正兒八經組織的特長生初試和複試。不參加這些活動,孩子也就沒有機會以特長生身份升初中了。
麗婷在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了婚,她是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長大的。不知不覺,麗婷已經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了。
一天,奶奶來一所學校進行谘詢,問對方:“這裏招特長生嗎?什麼時候報名考試啊?”對方回答說:“我們不招特長生!不過在6月中旬會有一個才藝邀請賽。”
奶奶回到家裏,一臉的鬱悶。麗婷看到問,怎麼回事?奶奶回答說:“我想讓你考×××中學,可是,人家不招特長生。隻是舉辦一個什麼比賽。”
麗婷聽了,笑笑說:“奶奶,你怎麼這麼無知!現在還有哪所學校敢招特長生啊!教育局有規定,不讓招!這一點,就連我們小孩子都知道,你怎麼……”
奶奶不明白了:“那你的特長不是白費了嗎?”麗婷回答說:“我可以參加他們的才藝比賽啊!我打聽過了,這些比賽就是在對考生的特長進行評測……”
聽了孫女兒的話,奶奶恍然大悟。
不要提“擇校生”,不要問學校有沒有“重點班”
因為教育局不允許招擇校生,所以如果有人到中學問:“今年,貴校是否招收擇校生?”,對方一定會堅決地告訴你:“不招!”不過,如果你運氣好,碰到熱心的老師,他會告訴你:“我們學校招‘轉學生’”。
如果你問:“貴校有沒有重點班?”對方的老師們絕大多數都會告訴你:“沒有。”但是,不要放棄,因為他們可能會有英語或數學的“特色班”,有推薦生班,有體育或藝術“特長班”。
練習時間
備戰小升初中,對於家長來說,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想讓孩子進入理想的學校,家長最好辛苦一下,全都是為了孩子!
智慧小錦囊:孩子,到底該不該擇校?
案例:
一位家長說:“今天,去給兒子報名。還沒到報名點,便看到一隊人馬從遠處延伸過來。天氣預報說,今天的溫度可以達到38度,人們都焦灼地等待著。盡管風扇開到了最高擋,設在市中心的報名錄入點卻熱浪滾滾。家長和考生紛紛擠進錄入點,有的報名,有的緊緊地盯著顯示招生信息的屏幕觀看。
“對於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孩子小升初可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人都來當參謀。在教學樓下的陰涼處,有些家長席地而坐,有些則在相互詢問對方孩子的報名情況,有的在交流報名經驗。也有一些家長因為孩子的擇校而感歎:到底該不該給孩子擇校呢?”
分析:
在小升初的時候,究竟要為孩子選擇哪所學校?在家長給出參考意見的同時,要和孩子商量一下,聽聽孩子的意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
如果孩子的成績一般,通過擇校進入示範性中學,其成績處於年級的倒數幾名,與指令性招進的考生差距太大。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就非常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如果孩子進入普通中學,他們的自信心則會得到提升,隻要努力,照樣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此外,有些孩子成績比較差,但在某方麵有自己的特長,比如體育方麵、文藝方麵、動手能力等方麵。即使是選擇職業學校就讀,將自己的特長和潛力發揮出來,照樣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專家建議:
(1)看看孩子的分數。在家裏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的分數,跟示範性中學的錄取線差不多,可以選擇示範性中學就讀。
(2)看看孩子的毅力與努力程度。如果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將自己的學習成績提上來,可以考慮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