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 東魯尚存周禮樂(一)(2 / 2)

戰場上將為兵膽,將旗倒了,兵也就不會傻傻賣命了。

朱慈烺眼看著戰鬥進入收尾階段,心中不免欣慰。此戰是自己選定的戰場,以有心算人無心,占了極大的便宜。然而近衛營作戰勇猛,即便麵臨十倍之敵也沒有畏縮,這才是強軍的氣魄。

“孫督,若是易地而處,由我軍攻打這樣的塢堡,可有什麼方略?”朱慈烺問身邊的孫傳庭道。

孫傳庭最後看了一眼歡欣鼓舞的戰場,沉聲道:“火炮,隻有用火炮猛轟,逼守兵出戰,然後再予殲滅之。”

“的確。”朱慈烺道:“所以我專門將肖土庚的火炮局放在了山上,就是算好了劉芳亮的火炮射程,給他下的套。這回咱們是有備而來,劉芳亮自以為得計,從頭到尾就在我股掌之上,下回可未必有這麼輕鬆了。”

“鑄炮速度還是慢了些。”孫傳庭無奈道:“之前臣去炮廠視察,照如今的速度,一年恐怕也就隻能鑄造不超過二十門炮,這還都是小弗朗機,若是千餘斤的紅衣炮,恐怕能有十門就不錯了。”

朱慈烺原本迷信管理,以為有了超越時代的管理方式以及合理的工程分工,可以加快炮廠的產量。等他親自視察,並聽取了湯若望耐心講解之後,卻發現在這個時代要想大規模鑄炮簡直是異想天開。

首先是材料質量難以監控,公差不受控製;其次是沒有總結出膛壓公式,隻能按照規製製造,否則容易炸膛;再次是製造工藝落後,廢品率高。要想改進工藝卻超出了朱慈烺的理工科知識水平,甚至連個指導意見都提不出來。

“我看宮中舊檔,嘉靖九年時也是仿製弗朗機炮,一年能鑄造三十二門。那時泰西鑄炮法還沒有傳到我大明,工匠都是照貓畫虎自己摸索著鑄造,為何現在反而還不如嘉靖年間?”朱慈烺道。

孫傳庭對這事並不清楚,但他早在山西的時候就認識到了火炮的重要姓,有過長時間的思靠,略一思索便答道:“嘉靖年間的技藝,恐怕很多都沒傳下來。萬曆之後,匠戶被豪族貴戚瓜分嚴重,崇禎之後逃籍的人更多。如今朝廷炮廠所鑄造的火炮,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甚至不如吳三桂的關寧炮廠。”

祖大壽在袁崇煥被捕之後連夜逃走,從此再不入京。大淩河之戰後,祖大壽被俘逃回,就連山海關都不進了。遼鎮早就將關外之地視作私產,火藥廠和炮廠更是遷到關外,不肯在軍國重器上依賴朝廷。

朱慈烺聽孫傳庭這麼一說,方才想起遼鎮已經能夠鑄造銅體鐵芯的複合層炮。這種炮的炮芯多為熟鐵鍛造而成,外層裹以青銅,發炮時會形成內壁受壓外壁受拉的效果,比同樣厚度的單層體炮堅固的多。相比泥範鑄造法的高廢品率,複合層炮的成本就顯得低得多了。

即便是朱慈烺這樣的理工科小白,也知道鍛造與鑄造雖然一字之差,卻代表了技術上的代差。

“火炮研發不能省,不出百年,所有海陸之戰拚的就是此物。”朱慈烺想了想又道:“如果火炮數量上不去,是否可以挑些人去改進炮彈?”

“殿下是說霰彈?”孫傳庭問道。

“霰彈射程太近,實戰效果太渣。”朱慈烺道:“我覺得開花彈很有潛力可挖。”

開花彈……

孫傳庭卻覺得那是比霰彈更渣的東西。(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金鱗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