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1 / 3)

◎了解孩子為什麼沒有學習興趣

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孩子從一出生就帶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觸外麵的世界,如饑似渴地吸收、學習,因為這是他們的生存本能,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強大,才能消除他們潛意識裏的恐懼。孩子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成長的快樂,這也是他們學習興趣不斷增加的原動力。

人都有追求快樂、躲避痛苦的本能。如果孩子認為學習是不快樂的事,他們還會有學習的興趣嗎?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厭惡學習,主要是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為什麼學習被孩子視為痛苦?其原因在於父母把孩子的學習和成績拉上關係,還把孩子的學習效果當做炫耀攀比的資本,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去學習。”果真如此,我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剛剛會說話就大量地灌輸漢字、數字、英語單詞、古詩,但我們忽視了孩子心智還很稚嫩,無法承受這麼多的“知識轟炸”。另外,被逼迫學習的感覺會讓孩子過早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抗,自然就會厭學了。

◎父母要擺正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明白,3歲左右的孩子的學習不隻是認字、算術、背古詩,他們的學習無處不在,他們的每一次嚐試、每一次探索都是學習的過程。我們不要遏製孩子每一次的學習欲望,而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去觸摸、體驗,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其次,我們要摒棄“急功近利”的動機,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要讓孩子按照成長規律自由發展,不逼迫孩子學習,適當引導,恰當鼓勵。讓孩子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責任。

◎把學習演變成遊戲,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遊戲是人在兒童階段最純潔最神聖的活動。”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手段,是自願的、快樂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

上麵我們提到很多媽媽抱怨孩子沉迷於遊戲之中,不愛學習。我們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對遊戲上癮而厭倦學習呢?是因為他們覺得遊戲好玩,能帶給他們快樂的感覺,而學習不能帶給他們這種感覺。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把學習演變成“遊戲”,孩子也會愛上學習的。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學習認字,就可以采用“文字接龍”的遊戲,我們和孩子一起做,我們說上班,孩子接班長,我們接長大,他們繼續接大人……以此類推,孩子有說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提醒。這樣,孩子不但學習了漢字,還學會了組詞,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不會感到厭倦。除此以外,還有“數字接龍”:1—3—5—7;還有“故事接龍”“繪畫接龍”等。

如果想讓孩子學習做家務或學習新技能,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學習變成遊戲。比如,我們讓孩子學掃地,就可以在地上畫一個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後用硬紙折一個簸箕,讓孩子用小笤帚把地上的髒東西從兩邊掃到中央,用簸箕收走。孩子在遊戲玩樂中就學會了掃地。再如,3歲孩子拿筷子吃飯還不熟練,為了鍛煉他的小肌肉群,讓他熟練地學會使用筷子,可以給孩子設計“用筷子夾乒乓球”的遊戲。

特別提醒: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注意,一定要避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即使在遊戲中也不要比較,這樣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容易讓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

發起互動主題,

引導孩子主動對事物進行探究

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取知識和形成概念的。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操作材料則是幼兒思維的基石。幼兒的學習和思考離不開活動,他們在親手對物質材料操作的過程中,在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活動實踐中去獲得經驗,發展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