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甲兵雄雄赫赫喧,諸將奮勇為揚威。
梁山大寨天命沒,言來哪個不傷悲。
書靈山賊寇紛紛,水滸掃風雲際會。
今朝提筆畫悲扇,看畢續義終翔飛。
話說在大宋宣和年間,那山南東道上有個去處,喚作“梁山泊”,後來有一夥人把住那裏,占山為王,聚集到了一百單八個頭領,號稱是“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再後來,便有天上降下三員雷祖座下弟子,並三十六員雷部將領一同下凡,又有十八個得道高真散仙幫助,一同征剿梁山。到了政和三年時,那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張叔夜,同其餘三十八員雷部將領,領著二十萬天兵,殺至梁山忠義堂上,盧俊義就擒,一切造反之物盡都銷毀。那張叔夜會集手下諸將,都到梁山泊忠義堂來查核名單。那梁山泊一百單八個好漢,除宋江外,盡都被擒獲、斬戮,或是病故身死。再看那招賢堂好漢裏,青雲山、冷豔山、清真山、紫蓋山那四山好漢都已然盡滅。便還有鹽山上兩個好漢,虎翼山、蛇角嶺各兩個好漢,共是六人。當時叔夜就在忠義堂上排下五公座,請賀太平、蓋天錫、陳希真、雲天彪來商議事務。四個到了,叔夜開言道:“諸位都已知了,那渠魁宋江並未得獲,雖說是那盧俊義等人都就擒了,倘若這個賊首未得,豈不是功勞不全。”賀太平接過去道:“經略說得甚是。但那賊人還有幾處山寨,或許宋江逃竄,也未可定。”叔夜方要開言,天彪道:“那三處山寨,便是鹽山、蛇角嶺、虎翼山。現今可以派大兵進剿,不日當平。”希真也道:“正是如此,還有一事,便是那宋江若是要逃走去那鹽山,需是要從小清河過。若是走路去時,耗的時間;料那宋江斷然不會如此行事。所以豈不是用船來逃生?”叔夜稱善,便派兵勘查地勢,報來說那運河已派兵駐守。叔夜覺得已然無事,便與諸輔翼商量如何攻打那其餘三座山寨。天彪道:“吾聞那三座山寨鄧、辛、張、陶四個最熟,不如派他們去。”希真等人都稱善,叔夜便下了堂,傳令道:“鄧宗弼帶五千人馬,攻打鹽山寨。辛從忠領三千人隨後。”又道:“那蛇角嶺便派陶震霆將軍去。張應雷將軍攻打虎翼山……”張應雷道:“啟稟相公,聽那本州官兵報來,那虎翼山卻是一座空寨子,內裏俱無一個賊子,好似還被火燒過。但是卻沒有兵戈痕跡,不知所故。”叔夜聽罷,道:“如此這虎翼山卻不必去攻了。”又道:“如此應雷將軍便可做後應,輔助調配糧草事務。”應雷稱是。那雲天彪忽然道:“如此多兵馬卻怎生處理?”叔夜道:“便可請一位主將先行帶回部分,我算得到達那東京時間相去也不遠。”當下議定了計劃,卻是自己並陳希真、雲天彪帶領十八萬人馬先行回返,並押了那三十五個好漢的囚車。再派張應雷坐鎮梁山寨子,領五千人馬,作備用支援。鄧宗弼、辛從忠帶領八千人馬,攻打鹽山。陶震霆帶領五千人馬攻打蛇角嶺。又隨處安設兩千遊騎人馬,但有看見疑似宋江蹤跡的,便急忙報來。不必再多細表。
卻再說那鹽山等三座寨子如何了。原來那虎翼山人馬並非出了甚事故,原來恰是那朱仝等人攻打滄州時,那虎翼山人馬前來幫助,一齊捉了高俅,那虎翼山首領趙富以自家寨子太小,恐怕官兵來了打破,自己難以自保,便要求隨了鹽山人馬回去。正巧那朱仝、雷橫要回梁山本寨去,鄧天保、王大壽恐怕鹽山少了頭領,便欣然答應。由此那趙王二個便燒毀了虎翼山寨子,隨著鄧天保等人回鹽山去,由於那高俅是個無惡不作的賊,百姓素來恨他;更加那鹽山少行侵略之事,因此路上並無阻攔。到了鹽山,鄧天保等人送別朱雷二頭領歸去。那蛇角嶺由於路途不甚遠,雖然鄧天保等人屢次招致,那秦會隻安分自守罷了,並無故事。
這日,鹽山上眾好漢在那忠義堂裏商議事務。忽的探子報來道:“眾位頭領大事不好!那梁山本寨已被攻破,甚麼燕國公張叔夜派了那對頭鄧宗弼、辛從忠又來了!”鄧天保道:“你且慢慢說來。”那探子支支吾吾,王大壽細細聽了一回,道:“卻是說一彪兵馬來奈何咱自家山寨。”那探子終於又道:“二位哥哥,豈止如此!那梁山本寨破了!”這時不唯那鄧天保二個嚇得四肢不舉,連那續後上來的趙富、王飛豹等人聽了,都嚇的魂不守舍。鄧天保戰戰兢兢道:“諸位……諸位兄弟聽我說,那官軍勢力大,諒我們一個小寨如何抵擋得了他們,不如,不如我們且自家縛了雙手,到那官軍麵前投誠請罪,到時或許免了罪名,也未可定……”話音未落,忽的那鹽山忠義堂外走進一個身長七尺五六的好漢來,那漢子道:“諸位叔父怎的如此唉聲歎氣?卻是發生了甚麼?”眾好漢看時,卻是怎的一個:
天生罡氣自伴隨,陣裏如雲雙劍揮。
八棱眉眼目開合,如風雷迅猛再生。
忠義小輩推首領,不負父兄真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