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關於生活智慧(1 / 1)

看時尚雜誌的時候,特別喜歡看一些小小的欄目,告訴我們很多生活的智慧。日本雜誌最會做這些小貼士,例如單身衣櫥容量增**,怎麼讓已經滿滿的衣櫥能再放下新一季買的兩雙鞋、三個包、五件衣服,而且還顯得井井有條;鞋架安排,同一個鞋架從以前能放十雙鞋到現在能放十六雙;還有什麼“一居室裝飾最佳定律”,幫你列出一個人要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清單……

這本關於35歲以前要做的33件事情的書寫到了最後,也特別想總結出一些能夠即拿即用的“生活法寶”。或許可以讓人寫在便條紙上,隨手釘在醒目的地方。就像很多人愛做無聊的測試題一樣,做20道奇怪的題目得出一個分數,然後急急忙忙地找答案,看自己是屬於什麼類型的人、戀愛智商有多高、或者成為富人的幾率有多大。

生活是太複雜的事情,但是我們偏愛簡單的歸納,一切解釋世界的科學恐怕都是出於同樣的人類本性,幾十種元素、多少條定律——這些就是世界的基礎。

理想生活應該怎麼樣?

首先,老天保佑,讓我不要再天天那麼忙亂吧。我每天都想心平氣和地一一實施我的諸多計劃,好好地對待每一個人,可是一旦忙亂起來就什麼都顧不得了,所有事情搞得一團糟。誰不是這樣呢?

有一天我找到一份英文的清單,關於西方人總結的一些解除壓力的辦法,看起來很不錯。我把它叫做“五分鍾解決手忙腳亂”。包括:

早起15分鍾;提前一天為第二天做好準備;不要過於相信你的記憶,重要的事情用筆記下來;修理不能正常運轉的東西;留一把備份的鑰匙;經常說“No”;有積蓄;避開消極的人;經常把重要的紙片備份;把問題看作挑戰;經常微笑;為下雨做好準備;每天安排一個遊戲時間(哈哈,“It’sshowtime!”);不要穿過緊的衣服;洗個泡泡浴;相信自己;培養幽默感;有自己的目標;對陌生人說“hello”;觀星;停止壞習慣;今天的事今天做;觀看藝術作品;控製體重;種一棵樹;起立並做伸展運動;通常還有一個B計劃;學習塗鴉;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聽眾;放飛一架紙飛機;每天運動;早一點去上班;整理櫃子;上班路上走一條新路;早一點完成工作;記住你永遠有選擇;擁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有人說生活的智慧就是懶人的智慧。這個“懶”應該這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進步都是懶人推動的。因為懶,才會去想用機器代替手工,因為機器做得比人又快又好。而日常生活中的懶,就是盡量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目的、並且使自己永遠都更舒適輕鬆的方法。

這方麵,有靈性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例如多用便條紙;畫一張自己的“吃喝玩樂地圖”,以免臨出門的時候不知道該去哪兒;永遠記住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保存並善用每一張優惠券;隨手買下一些別致的小玩意兒,並放在一個專門的抽屜裏,這樣到了朋友生日或臨時要赴宴時,需要送小禮物就不會手忙腳亂了;去超市買一些特別的調料,麻婆豆腐、酸菜魚等等,直接下鍋和原料一做就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省掉許多瑣碎工夫。總之是要總結自己的“方法學”。

第三,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盡可能地豐富有趣。

現在有很多的指導生活的叢書。它們教我們用一些圖形例如圓形,或者樹型結構來更好地做計劃,而不是以前常用的有局限性的表格形式,表格的邊框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例如把一個圓圈平分成六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分別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身體健康和智商,以提醒自己人生的成功並不局限於辦公室,而應努力建設一種平衡的生活方式。六個部分可以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掛在書桌上方也是一個裝飾。

當你想規劃自己的休閑生活時,可以畫出一棵樹來記錄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在一張紙的中間寫下題目,然後在四個方向發散出四個分支,分別包括你現在做的活動、過去做過的活動、以及將來打算做的新活動;第四個方向可以寫一個特別的重要想法,例如最近的休閑活動主題是旅行、或者鍛煉身體。第一級的枝幹上可以再分出二級和三級的想法。這樣你可以花上幾天時間,隨時把想法寫下來,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詞,最後可能會形成幾十條。這樣不斷地擴展、更新,你還可以美化它。一旦有空閑的時候,看一眼這棵“樹”,你就會找到新的有趣的消磨時間的方式。

總之,35以前,你要學會如何讓自己真正地平靜下來,輕鬆地應對一切。獲得成功,以及心靈的自由自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