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念看著水裏那一張有點發黃的臉,明亮的眼睛裏滿是疑惑,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自己隻不過是走在路上的時候邊走邊刷視頻,在上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怎麼就穿越了呢?這一跤屬實摔的有點慘啊。

想不通的何念慢慢的走回床上,靠在床頭,回想著腦子裏不屬於自己的記憶。

原主也叫何念,今年剛剛及笈。

父親何文淵是一名童生,今年三十五歲。

母親林月娘原來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後來到了年紀被放出府經媒人說和嫁給了原身的父親。

本來大戶人家的丫鬟很少會被放出府嫁人的,原身的母親也是因為救了主家小妾的兒子。

恰巧這個小妾那段時間比較受寵,看原身母親也到了嫁人的年紀,就求了老爺做主放了原身母親的身契。

好讓她出府嫁人,也報答了她救兒子一命的恩情。

原身所處的朝代是大順朝,原身所住的地方是位於青和縣下的鬆河鎮下的李家村。

光從名字就知道村中住的大部分都是李姓族人。

而原身的父親是自己一個人到此定居的,至於是從哪個地方到這裏來的,原身從來沒聽父親提起過。

隻知道父親一個人來到李家村買了二十畝良田,又在村口不遠的地方買了一畝宅基地,用了五分地蓋了一座小院子,剩下的五分地用作了菜地。

當時村長會同意何父在這裏買地定居,完全是因為他童生的身份。

再加上原身父親說了可以給村裏的孩子啟蒙,每人一個月隻需要給兩斤糧食作學費就好。

古代供養一個讀書人的代價還是很大的,往往需要舉一族之力才能供養出一個讀書人。

現在隻需要一點糧食就能給族中的孩子啟蒙,更何況學會了認字哪怕不考科舉,到鎮上找活幹也要比別人好找一些,隻要村長不傻肯定都會同意的。

所以從此以後何父就在李家村定居了下來,後來經媒人介紹認識了剛從主家被放出來的林月娘。

兩人都無父無母,又都到了年紀,就成了親。

何父每天花兩個時辰去村中的祠堂給村中的孩子啟蒙,閑暇時間則幫縣裏的書鋪抄一下書,每年也有幾兩銀子的收入。

而何母則是打理打理菜地,閑暇時間做點繡活,雖然繡活不是很好,但每個月給家裏添點肉菜還是可以的。

至於良田則是租給村中的人家栽種,每年隻需要給六成的租子就好了。相比於其他家原身一家的生活還是過的很輕鬆的。

原身父母成婚三年才生下了原身,給她取名何念,念字本義為思念,想念。用作人名意指仁慈博愛,心係他人,懂的感恩之意。

代表了原身父母對她的美好祝願,雖然是個女孩子,但何父何母對原身都很疼愛。

何母在原身十二歲那年又有了身孕,結果七個月的時候早產,孩子是個女兒,生下來的時候滿臉青紫是個死胎。

而何母生完孩子之後血崩,送到醫館的時候已經不行了,最終還是沒救回來。留下了原身與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

今年何父去縣城送抄好的書,立春剛過,天氣還有點冷,路上因為連綿不斷的小雨地麵變的濕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