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30歲之前必須要自助旅行五次(1 / 2)

什麼是自助旅行,曾在《南方周末》裏的一篇文章給出這樣的定義:自己設計路線,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自由、主動、深刻、充滿艱 辛和詩意,利用現代文明帶來的便捷,卻又不受商業的蒙蔽和束縛的旅行。 自助旅行是對自己負責的旅行方式,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承擔,這也就是自助旅行。最早的自助旅行是年輕人走出了第一步。他們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享受旅行的快樂,但又付不起昂貴的費用,於是自己背起高過頭頂的背包。為了多玩些的地方,他們絕不輕意花錢,甚至會尋求在機場或車站過夜的可能性。他們通過自助旅行手冊,知道了如何在旅途中省錢的途徑和方法,對各地的住宿、交通、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有所了解。他們搭順風車,住便宜旅店,跟人討價還價。從此自助遊的概念開始興起。自助旅行的定義並非限定於一個人的旅行才可名為自助,即使三兩個好友同行彼此照應也可以說是自助旅行。

由於自助旅遊者追求在旅遊中的自主性,或張揚個性、或放鬆身心,旅遊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休閑型自助旅遊者多以家庭為單位,或流向以海濱為代表的度假型旅遊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邊的景區,而對城市周邊旅遊來說,自駕車旅遊是比較流行的交通方式;專業型自助旅遊者則追求新開發甚至尚未開發的旅遊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區更受青睞。他們在旅遊目的地及出遊時間的選擇上都具有避熱傾向,或是避開觀光型的熱點旅遊目的地,或是避開其高峰旅遊期、反季節遊覽熱點景觀,領略不一般的風景。總之,人頭攢動的場麵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

由於需要自己安排一切,自助旅遊者們通常在出行前做充分的準備:收集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當地風土人情等相關信息,設計線路,選定交通工具、查詢航班及車次情況,根據預算條件查找相應的住宿設施,進行票務預訂,對於自駕車、自行車旅遊者來說,必要的裝備及路況信息的準備更是必不可少。這種準備工作使旅遊者能更全麵地了解旅遊目的地,而不僅僅是旅遊景區的情況。

在旅遊過程中,自助旅遊者的食、住、行、遊、購、娛都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實地接觸當地居民,感受當地的自然、曆史、風土人情及社會習俗,其參與度更高。同時他們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麵或某一主題對目的地進行深度了解。此外自助旅遊的出行規模小,同行者誌趣相投,更易達成一致。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次次的出發,一次次到達。而每一次出發,便是一次心靈的淨化,每一次告別,便是一次精神的皈依,而每一次到達,便是一次夢想的實現。30歲之前我們不一定要去很多地方自助旅遊,但至少你應該去五次。這五次的意思實際上是說,你必須去五個不同地方。至於是哪五個地方,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答案。但請記住,無論你選擇去那個地方,這實際上隻是一個形式而已。形式就是向上的梯、渡河的船、前進的路。比如去西藏也是形式,登雪山也是形式,都是靜心的方式。看的是什麼?不是雪山,不是聖湖,不是佛像,不是藏民,看的是自己。你僅是通過去西藏自助旅行的形式來關照自己。